怎样备好一堂课9月18日,余文森教授携《课堂教学》课程团队全体成员围绕“怎样备好一堂课”的相关问题和老师们进行了在线交流与互动。课堂论坛的主题研讨活动作为本次秋季新课程远程研修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拨云见日的豁然,也有针锋相对的辩驳。我们选编了本次论坛的部分观点与大家分享,以期引起更多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并从中获得启迪。【编者按】备好一节课,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游刃有余,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增强人文关怀,因此教师的备课也要立足于更为高远的基点。第一,理解课程标准,增强课程意识,而非仅仅局限于教学意识;第二,多维度理解教材,即分别从教者的维度、编者的维度、学生学习的维度来挖掘教材;第三,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此外,还要精心思考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问题一:怎样解读课程标准,把握学段目标和教学方向?1.陈朝蔚的观点:我们过去备课常以教师的阅读感受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甚至将其预置成“教学目标”强行灌输给学生,现在大家都认识到了这样做的弊端。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设置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单一知识目标为多元目标,语文教学不应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应该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提高。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学科思维的同时,给学生以丰富的内心体验和个人感悟。变统一目标为多层目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变固定目标为开放目标,教师要设身处地关注、呵护、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这样的课堂就可能有更多精彩的生成。许国武回应:欣赏陈老师的“变统一目标为多层目标,变固定目标为开放目标”,有一点提出来探讨:如果目标太多,一般的老师要完成恐怕手忙脚乱。2.邓燕萍的观点:近些年,“生成”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焦点。但提倡“生成”并不等于不要“目标”。老师在备课时,一方面要通过设计开放式的教学结构为师生课堂学习的“生成”提供较大的空间;另一方面要根据具体的教材特点、单元要求、年段标准等因素来确定教学目标,将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板块体现出来,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做出详细的预设,正所谓“预设是为了生成”。备课时,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从“三个维度”、“文本特点”、“学生实际”几个方面加以考虑。3.fjya02枫林的观点:备好课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达到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备课时,首先应该要有明确的课时观和强烈的目标意识。有人说,目前阅读教学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个模糊、两个无度、三个一样。我认为说得很有道理。一个模糊是:教学目标模糊:让人看不出这是哪一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想让学生学到什么;两个无度是:综合无度,拓展无度;三个一样是:读的形式几乎一样,出声朗读;课型几乎一样,前几分钟是第一课时,后面像是第二课时;第三个一样是低、中、高教学手段几乎一样。其次上课前、备课时教师对文本的正确解读也相当重要。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有三个关键:一是对文本要有正确深入的解读,二是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的课堂实施。其中文本解读是基础。许国武的回应:这里的一、二、三值得探讨。首先,目标并不模糊。至于哪一课时完全可以开放,不必拘泥,根据学生平时的学情而定几个课时完成第几课时并不影响教学效果。其次,综合与拓展的“度”,应该是根据教师自身的驾驭能力与课堂整合能力而确定。只要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与感悟,那么这样的拓展与综合就有价值。第三,“三个一样”提得好。语文确实需要改革朗读形式,做到灵活多样;语文更应该设立新课型,让学生感受新鲜的课堂,激起学习的动力;语文确实应该针对不同学段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让低、中、高教师在备课时体现差别。4.yudian903的观点:新课程要求我们在备课中要着重体现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和教学内容生活化等理念,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动态性的,有些教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有些则是无法预设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