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关节损伤李汉湘第一页,共五十页。第二页,共五十页。第三页,共五十页。第一节髋关节脱位-----创伤机制接受伤时髋关节所处的位置和外力方向,其创伤机制有三:①当大腿处于屈曲、内收位时,股骨头可穿破关节囊引起髋关节后脱位。②假设受伤时大腿呈屈曲外展状态,可引起髋关节前脱位。③如大腿屈曲保持中立位或轻度外展时,使股骨头猛烈撞击髋臼底部,造成髋臼底骨折,股骨头局部或全部突入盆腔,发生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第四页,共五十页。一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依脱位情况而有所不同:①髋关节后脱位时患髋呈屈曲、内收内旋状,患肢有缩短,臀部可触到异常隆起的股骨头。②髋关节前脱位时,患髋呈屈曲、外展外旋状,患肢有增长,腹股沟三角区肿胀,或可触到股骨头。③髋关节中心性脱位者患髋畸形多不明显,但局部疼痛、肿胀,活动髋部或叩击足跟时疼痛加剧。脱位明显者有患肢缩短。第五页,共五十页。影像学表现1.髋关节后脱位:正位片可见股骨头脱出髋臼之外,重叠于髋臼外上方或坐骨上方,髋关节的沈通氏线〔shenton’line〕和CalVe's线不连续,股骨处于内收内旋状态。2.髋关节前脱位:正位片显示股骨头向前下方移位,位于髋臼的下方。股骨干外展呈水平位。股骨头对向闭孔,与坐骨结节重叠。髋关节的沈通氏线不连续。3.髋关节中心性脱位:髓臼底粉碎性骨折,股骨头从裂开的髋臼底突入骨盆。轻者可仅表现为髋臼内陷。第六页,共五十页。髋关节后脱位第七页,共五十页。髋关节前脱位第八页,共五十页。第九页,共五十页。第十页,共五十页。第十一页,共五十页。第十二页,共五十页。膝关节脱位[创伤机制]多为直接暴力作用于膝关节的一端致伤。[临床表现]患膝剧烈疼痛,不能活动,明显畸形。要注意小腿的血液循环情况和感觉有无障碍,膝关节脱位易伴腘窝部的血管神经损伤。第十三页,共五十页。第十四页,共五十页。[影像学表现]以股骨远端的位置为标准来判断脱位的方向,如胫骨前移者为膝关节前脱位。同时要观察有没有骨折存在。第十五页,共五十页。第二节股骨颈骨折[创伤机制]致伤外力由下而上作用于股骨大粗隆,躯干的重力经过骨盆传递到股骨头,两种剪力作用于股骨颈产生一种成角和旋转的应力导致骨折,并引起嵌插、旋转和错位。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常因轻微外伤而发生骨折;儿童和青壮年的股骨颈骨折那么多为强大的暴力所致。如儿童和青壮年人的股骨颈骨折仅为轻微外伤或无外伤引起,应首先考虑病理性骨折,如骨囊肿、结核、骨髓炎或骨肿瘤等可能性。第十六页,共五十页。临床表现外伤后患髋疼痛,活动受限,不能抬腿。临床检查可见患髋稍屈曲、下肢呈外旋畸形、缩短,股骨大粗隆上移有叩痛。但嵌入型股骨颈骨折有时仍可运动,甚至还能行走。第十七页,共五十页。影像学表现按股骨颈骨折部的形态分为嵌入型和错位型骨折。这两型股骨颈骨折的骨折线可表现为致密线和/或透亮线。致密骨折线表示两骨折端的骨小梁有重叠嵌插,而透亮骨折线那么意味着两骨折端有别离。嵌入型股骨颈骨折无明显错位,通常股骨颈可见模糊的致密骨折线,局部骨小梁中断,局部骨皮质出现小的成角或凹陷,股骨干的外旋畸形小明显。此型骨折属较稳定性骨折。由于骨折发生时外力作用的不同,股骨头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收、外旋。前倾或后倾的成角畸形。如出现嵌入端成角畸形较明显,或骨折线的斜度较大、骨折端局部有别离,或股骨干外旋明显时,提示骨折不稳定。错位型股骨颈骨折较常见,亦称为内收型股骨颈骨折。两折端出现旋转和错位。股骨头向后倾骨折端向前成角,股骨干外旋向上错位,骨折线别离明显。另外,接骨折部位又可分型为:头下型:骨折线位于头颈交界处;经颈型:骨折线位于股骨颈的中段;基底型:骨折线位于股骨颈底部,大局部位于关节囊外;头颈型:骨折线上端在头下,下端在股骨颈的中部,此型骨折近端的血供不好,不易愈合。第十八页,共五十页。股骨颈骨折〔外展型〕第十九页,共五十页。第三节股骨转子间骨折第二十页,共五十页。股骨粗隆间骨折第二十一页,共五十页。第四节股骨干骨折第二十二页,共五十页。第二十三页,共五十页。第二十四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