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龙里县第一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说明书课程名称: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课程材料: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学科上册课时数:36课时授课教师:三年级科学教师使用对象:龙里县第一小学三年级学生使用时间: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包括以下五个单元,分别是“认识空气”、“研究土壤”、“固体和液体”、“地球上的水资源”和“人的呼吸和消化”。第一单元主要讲述空气的主要特征以及热空气和冷空气;第二单元讲述了土壤的成分及类型、肥沃的土壤与土壤的保护相关知识;第三单元讲述固体与液体的基本特征、固体的混合与分离实验探究及盐溶液的初步了解;第四单元讲述地球上水的分类及保护水资源;第五单元讲述了人体的构造、人的呼吸及运动、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二、教学目标1.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2.在玩注射器的活动中,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3.能借助其他物体觉察冷热空气的流动,运用实验的方法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4.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了解土壤在自然界中的样态。观察土壤样本,说出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5.通过观察土壤颗粒和阅读资料,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6.学会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27.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8.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9.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固体的性质。10.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液体。11.观察并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12.认识水平面,知道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水平仪。13.能联系生活,举出不同固体混合和分离的例子。14.探究影响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初步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15.能测量盐或糖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16.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17.通过研讨、阅读和建立模型,能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型。18.借助研讨、阅读,能说出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19.借助阅读和研讨,体验合理开采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20.通过交流水的用途及缺水的影响,认识到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21.乐于多人合作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及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能说出导致用水量增加的客观原因。22.了解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措施,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愿意身体力行,节约水资源。23.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24.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人体吸进和呼出气体之间的不同。25.能够用测量的方法收集三种状态下呼吸次数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知道运动对呼吸有影响。26.能够使用简易的装置测量肺活量,知道运动可以增大肺活量。327.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增强健康意识。28.能通过图示、指认、模拟等“解暗.箱”的方法,知道并能描述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29.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30.能够有意识地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31.知道食物含有的七大营养素,知道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能用实验的方法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脂肪。32.能够依据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评价自己的饮食结构。能够根据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食谱。33.意识到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三、教材的编写特点(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本教材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编写的,它体现了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突出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素养包括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四大要素。通过科学课的教学,要达到: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即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2.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即使学生了解或把握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身边的问题,会提出假设或猜想,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会进行判断、推理和决策,会同他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