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名校试卷12023年湖北省新高考信息卷(二)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济南都市圈位于山东省西部,都市圈内部区域由铁路和高速公路相连,已形成“1小时交通圈”,促进了当地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也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下图是2010—2020年济南都市圈物流企业数量和空间分布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010—2020年济南都市圈物流企业空间分布()A.由点状到线状B.分散程度加强C.由线状到面状D.集聚程度加强2.与2020年济南都市圈物流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最密切的是()①交通干线②人口密度③网络销售④城市规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3.2015—2020年下列城市中基础设施变化最大的是()A.聊城B.淄博C.滨州D.德州〖答案〗1.B2.D3.C〖解析〗【1题详析】读图可知,2010—2020年物流企业在空间分布上呈大小团块状,AC错误;2010年物流企业主要布局在城市中心城市和区域的主要城市,而2020年物流企业分布范围更广,分散程度在增强,B正确,D错误,故选B。高三地理名校试卷2【2题详析】根据题意,都市圈交通发展促进了当地物流企业数量的增加和物流业的发展,所以物流企业的分布变化与当地交通干线的发展有关,①正确;人口密度与城市规模变化速度相对较慢,不会导致物流产业快速变化,②④错误;都市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网购的兴起极大增加了物流需求,促进了当地物流业企业数量的增加,③正确。故选D。【3题详析】通过图例可以判断物流企业数量变化最快的城市是滨州。根据题意,物流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C正确,ABD错误,故选C。下图为2017年中国主要省份火电生产与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及其差量(碳排放差量=生产所产生碳排放量-消费所产生碳排放量)的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火电消费所产生碳排放量前三的省(市)()A.经济差距悬殊B.属于北方地区C.矿产资源丰富D.地处东部沿海5.四川火电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小,主导因素是()A.地区人口总量B.能源消费结构C.地区产业结构D.经济发展水平6.火电的生产与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差量()A.负值区需要电力输入B.与生产产生的碳排放量呈正相关C.正值区可以电力输出D.与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呈负相关〖答案〗4.D5.B6.C〖解析〗【4题详析】高三地理名校试卷3火电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前三的省份依次为山东、广东、江苏,均属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D正确;广东属于南方地区,矿产资源缺乏,BC错误;山东、广东、江苏的经济差距并不悬殊,A错误。故选D。【5题详析】四川人口数量较大,第二产业占比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游,从消费角度看碳排放量应该较大。但四川是我国水电第一大省,水电的电力消费占比大,故选B。【6题详析】负值区中部分省份不仅有火电,还有丰富的太阳能、风电等,不一定需要电力输入,A错误;结合图片可知,广东省火电的生产与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差量较小,但是生产量较大,B错误;部分省区的碳排放差量较大,其消费量相对较大,D错误;正值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安徽、湖北、辽宁等省份,总体来说这些省份的电力较为充裕,适合对外输出,C正确。故选C。金沙江谷地b处曾多次发生较大规模的山体滑坡,形成堰塞坝体,并在其上游龙川江谷地形成湖泊。后因湖水外泄,湖泊逐渐消失。左图为龙川江谷地及其附近地形水系图,右图为图中a处河流阶地示意图,T1、T2为不同的河流阶地,这两个阶地深度(某阶地底部到上一阶地底部的垂直距离)差异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出现黄土状沉积物后,形成阶地T1的地质作用过程是()A.河水下切、河水侧侵、流水沉积B.河水侧侵、河水下切、流水沉积C.河水下切、河水侧侵、风力沉积D.流水沉积、风力沉积、河水下切高三地理名校试卷48.阶地T1、T2深度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A.龙川江河水流量B.堰塞坝体垮塌幅度C.湖相沉积物厚度D.下游山体滑坡规模9.龙川江谷地形成多个河流阶地是因为()A.地壳多次发生沉降B.湖相沉积物不断增多C.堰塞坝体多次垮塌D.龙川江地壳不断下沉〖答案〗7.A8.B9.C〖解析〗【7题详析】读图可知,黄土状沉积物后,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