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练习题(三)1.周期性经济危机发生时,往往也是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时候,个人应该利用这一时期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参加那些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给自己补课——补就业技能、创业能力和一般性素质。通常,在一次危机之后,会迎来一个经济繁荣时期。这个新的经济繁荣是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会大幅度提高。谁在劳动力市场低谷时期积攒了就业能力,谁在随后的繁荣时期就能抓住机遇。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A.加快提升劳动者素质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手段B.劳动者不应对经济低迷时期的就业市场丧失信心C.产业结构升级促使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D.经济危机时期也可以是个人提升能力的好时机2.学术著作的翻译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关涉到我们是否有可能读懂或评价的问题,因为只有在译著具有令人满意的学术水准的前提下,我们才可能展开有效的阅读和评价。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让人读懂是学术译著的首要目标B.学术译著应该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C.达到一定水准的译者才可以进行翻译D.学术著作的翻译应该确保翻译质量3.这是中国式的隐忍,中国人像野草一样,即使遭遇地火焚烧的大灾难,他们仍然熬得住,挺得牢,来年春天,又会满山遍野绽放新绿。一个人可以有许多品德,但基本的品德,我认为是“熬”这个字。一个人懂得了“熬”,就说明他有信念,他有坚持,他有原则,咬紧牙关能熬下来,他就是一个个性英雄,虽败犹荣。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中国人的忍耐和坚强B.中国人的信念和原则C.中国人能够战胜任何灾难D.中国人的英雄气概4.美感有时类似于灵感,只有在特定状况下才能产生。当公式的推导终于成功,或是忽然看懂一种繁难的理论,那一时刻的强烈感受不仅难以重现,也是不可转述的。晚唐的贾岛是有名的苦吟诗人,他和韩愈共同推敲“僧敲月下门”之句并结为忘年之交之事自古传为佳话。然而他还有两句诗更是苦吟了数年——“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对于这两句诗他自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然而后世却有人认为此句稀松平常,“有何难吟”。这里自然也有文化底蕴的差别,但美感之难以传递也是极重要的原因,是以诗人自己也说“知音”方才能赏。文中举贾岛的例子是为了说明:A.欣赏诗词要有足够的文化底蕴B.美感很难向他人传递C.写诗就是在寻找灵感、创造美感D.世上知音难觅5.野生动物个体在环境中的绝大部分行为,都可以回溯到它的基因;个体间不同文化传承即便存在,影响也通常微乎其微。如果两群狼面对同一场景做出了不同反应,那是因为它们的遗传特征不同,而不是因为它们各自经历了不同的狼群历史、有不同的狼群文化。就算有动物因为和人的相处而从人类这里习得了复杂的行为,当它们回归野外时也几乎不可能把自己学会的“人类技巧”教给其他同类,改变原有文化。这段文字主要说明:A.文化对野生动物行为的影响甚微B.野生动物的行为主要源于遗传C.与人相处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甚微D.野生动物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6.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不能仅仅着眼于自身的经济效益,还应遵循国际银行业共同遵守的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基准,以推动和谐农村建设为己任,正确履行资源配置功能,对社会发挥正的外部效应,实现自身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这段文字旨在说明:A.实现双赢是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目标B.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应担负起社会责任C.和谐农村的建设依赖于农村新型金融机构D.国际银行也都在追寻自身的社会效益7.短短几天内,四大名著“假想微博体”爆红网络。如果以2006年“馒头血案”为原点,中国网民的“恶搞”之路也已经走过多年。最初仅仅为满足网民的无聊情绪,之后为满足人们对幽默的需求,现如今成功的“恶搞”案例越来越需要“内涵”了。这内涵一定是“写实主义”的,如果没有大笑之后的现实痛点,那也只是欠缺灵魂的娱乐项目,未必能引发公众的真正共鸣。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A.我国“网络恶搞”经历了三个阶段发展B.“假想微博体”使用了“写实主义”手法C.我国网民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网络恶搞”D.“假想微博体”走红源于它对现实的关注8.任何一种教育体制下,都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