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游县酒房镇中心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师生共用导学案科目语文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三课型综合解决课班级六年级(1)班组名姓名备课教师田亚宁上课教师田亚宁使用时间2011.10总计课时占用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2、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表达自己观点以及辩论的能力;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思维,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激发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同学、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重、难点与关键】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结构化预习导向】……1、确定观点,准备辩论。(选好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2、认真阅读习作要求,选好写作题材,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发展、变化的?【独学探究】----自主学习,尝试新知辩论会:1、根据所持观点将全班分为两组。2、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理等。观点举例:【群学互助】----合作探究,突破难点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请打开你记忆的阀门,搜索那些令人感动的故事(题材汇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反思与策略学法点拨激发兴趣自主学习尝试探究学法点拨小组合作互助探究交流评价【拓展链接】----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习作训练:【总结学法】个人评价:组内评价:教师评价:麟游县酒房镇中心小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师生共用导学案第二、三课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发现人的真善美,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身边人的方法和能力,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反映人物的品质。3、讲评与修改自己作文。【重、难点】学习通过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学法指导】1、联系生活,拓宽思路,选取材料。2、读题审题,明确要求,重点学习通过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范文引导】帮助小孩找妈妈记得在五年级的暑假中,我去一家超市购物。正当我专注地翻阅书籍时,听到了一个小男孩的哭声,我赶忙放下手里的书,向四周望了望,发现在我不远处,有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男孩坐在地上,一边喊妈妈,一边哭,看意思是在寻求帮助。我急忙跑过去把他扶起来,擦擦他脸上的泪水。问:“你为什么哭?是找不到妈妈了吗?”小男孩连连点头,接着又禁不装哇”的大哭起来,我只好安慰到:“小朋友,你别哭了,你看,我来帮你找妈妈,可以吗。”小男孩渐渐地停止了哭声,非常信任地向我点点头。此时的小男孩由于找不到妈妈,哭得满身大汗,脸涨得通红。为了尽快找到小男孩的亲人,我了解了小男孩子的具体情况,他叫小强,和妈妈来买书,自己贪玩乱跑找不到妈妈。小强一边抽噎,一边中处张望,寻找妈妈身影。可那天正巧是周末,来买书的人要比平时多一倍还多,小强年龄又小,也说不清妈妈具体穿着长相,我带着小强不停地在人群中来回穿梭,但始终也不见“亲人”的身影。这下可把我难住了,找亲人真是比解一道数学题还要难上加难。我和小男孩到三楼工具书附近站下寻视着过往的人,此时我心里也非常着急,恨不得忙上帮小强找到妈妈,我的身上脸上也冒出了大满。小男孩也时常用企盼的眼神看着我,好象在说:“大姐姐怎么办呢?"我一边俯下身安慰小男孩,一边心里想:小强的妈妈一定因找不到孩子而着急。我们不能站这死等了,应该想一个更好的办法。就在这时,我突然起到,我小时候和亲人走散,是一位阿姨把我带到了收银台,帮我找到了妈妈。于是我便带着他向收银台走去。我们找到一位在那里工作的阿姨,把事情经过告诉了她。那里的工作人员很热情,并及时把小强与妈妈走失的消息播报出去。不过5分钟一位慌张的妇女跑进收银台,此时小强见到了妈妈,两只眼睁得大大的,不顾一切扑向了妈妈。子母俩悲喜交集紧紧地抱在一起,我见此情景也为她们的相逢感动得落下了眼泪。这时,我看见她们子母俩高兴的样子,我也悄悄地离开了超市。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