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中原中心学校周霞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学习1—3自然段,了解雷雨前的景象。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认读4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从猜谜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猜个谜语:(出示课件)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谜底:_____对了,谜底就是雷雨。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18雷雨。(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猜谜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初读课文,读正确1.自己出声试读两遍课文,要把带注音的生字划出来读准确,并多读几遍;再把句子读通顺,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生字中“沉”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乱”声母是“l”,不要读成“nuàn”。要读准前鼻音“渐”和后鼻音“网、虹”。“越”字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指导学生读正确。2.出示课件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①出示带有拼音的四个生字,个别读、齐读、开火车读。②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读,齐读,小组读。③认读去掉拼音的词语:个别读,男女赛读,小老师带读。3.你是如何识记哪个生字的?(交流识字方法)(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1.默读课文,思考:①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②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雷雨的?2.指名回答。好,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说说雷雨前大自然是什么样的?(指名口答)3.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出示课件:指导朗读。①词语积累:黑沉沉,黄-------,红-------,白-----,绿------。②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满天的乌云:乌云密布4.出示课件,学习第二句,比较句子,说说这两句有什么不同。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5.词语积累:一----不----:一动不动,一声不响,一丝不苟……6.指导读好第二自然段,理解“垂”的意思。7.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导朗读,比较句子,说说两句有什么不同。闪电亮,雷声响。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8.词语积累:越来越-----,并练习说话。(四)再读课文1—3自然段,读流利1.练习把课文读流利。先自己读两遍,读得准确,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2.赛读课文。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充分地读书,把课文读流利。)(五)指导写字1.让学生观察“我会写”的生字词,给生字分类,找出较难的“垂、越”。2.课件演示上面俩字的笔顺,学生跟着书空。3.老师在田字格范写“垂、越”,学生在书本上练写俩字。4.指名上黑板展示写,师生共同评价。(六)总结课文本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描写了雷雨的景象,第1-3自然段写雷雨前;第4-6自然段写雷雨中;第7-8自然段写雷雨后。今天我们学习了雷雨前的1—3自然段,,知道了雷雨前乌云密布,忽刮大风,电闪雷鸣等现象。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又如何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七)作业布置:练写本课生字。(设计意图:在低段语文中书写仍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此我在教学最后环节安排了写字。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会学,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采取了学生观察——教师指导范写——学生练写——纠正书写这样的步骤教学,即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又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能力,也为学生今后的规范书写打下了基础.更是对本节课教学重点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