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教学目标:1.认识“饮、阶、虑”等生字。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3.知道阿兰·图灵成为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与他小时候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是分不开的。重点难点:理解小阿兰的“怪”以及他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的联系。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读了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二、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次。2.同桌互读生字词,纠正读错的字音。3.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4.指名读课文,正音。5.自由读,想:课文讲了什么事?6.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思考课后思考题。7.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你明白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地方向别人请教。8.汇报。(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小阿兰有些“怪”?要求学生先读出文本上有关语句,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引导学生从埋木头水手、用花草制饮料和台阶粉、写书、研究爱因斯坦的理论、做小实验这五件事,抓住描写小阿兰的语言、神情、做法的有关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2)你是怎样看待小阿兰的“怪”的?(在许多人眼里,阿兰经常干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有些“怪”。实际上,这正说明小阿兰是个爱钻研、肯动脑、乐于动手操作的好孩子。)(3)你认为这与阿兰成为“计算机之父”有关系吗?为什么?9.讨论:你认为小阿兰之所以成为“计算机之父”有哪些原因?三、教师总结25我不能忘记祖国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读懂课文。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三、导学任务:见任务单四、展示(一)朗读关:每小组挑一人一人一段读课文。评价措施:1、声音响亮,读正确且有感情者在课文标题处加三颗小星星。2、声音响亮,读正确加两颗小星星。3、声音响亮,但出错或无感情者加一颗星星。4、声音不响亮者没有小星星。(二)识字关:多种形式检测识字情况。1、读文中圈画的词语。2.、读会认字。(三)理解关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宋庆龄的什么故事?2.从宋庆龄的这两段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体会到了宋庆龄怎样的情感?3.宋庆龄当时是怎样说这两段话的?结合理解课文有关语句,体会宋庆龄的外表与内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4.联系上下文,体会“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和“我不能忘记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理想和希望”这两句话的含义。五、测评训练:1、背诵课文。六、教后反思26卢沟桥一、教学目标:1、认读9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你家乡中造型美观的建筑物。三、导学任务:见任务单四、展示(一)朗读关:每小组挑一人一人一段读课文。评价措施:1、声音响亮,读正确且有感情者在课文标题处加三颗小星星。2、声音响亮,读正确加两颗小星星。3、声音响亮,但出错或无感情者加一颗星星。4、声音不响亮者没有小星星。(二)识字关:多种形式检测识字情况。1、读文中圈画的词语。2.、读会认字。(三)理解关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4.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五、测评训练:1、见练习册第十题六、教后反思“27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2、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3、鉴赏同类诗歌,进一步了解诗人边塞诗的艺术特色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守边战士思乡之情和誓死杀敌的誓言。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三、导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