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uzon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者:王世玉等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第13期Crouzon综合征是颅缝过早闭合导致的一种颅面畸形,以颅缝早闭、中面部发育不良及双侧突眼等为主要表现,可引起颅内高压、失明等不良并发症。随着诊断技术及外科治疗的发展,使得Crouzon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得到了长足进步。本文回顾了Crouzon综合征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进展,现综述如下。1疾病概述Crouzon综合征是颅缝过早闭合导致的一种颅面畸形,约占颅缝早闭症的4.8%,其发病率约为活产儿1/25000。Crouzon综合征由法国神经病学家OctaveCrouzon于1912年首次报道,并将其命名为遗传性颅面发育不全,并定义其特征为头颅畸形(舟状头或三角头畸形),面部畸形(鹦鹉嘴样鼻、下颌前突),双侧突眼及斜视。目前认为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患者中约33%〜56%为散发[1-5]。绝大多数Crouzon综合征病例基因突变位于10号染色体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grouthfactorreceptor-2,FGFR-2)基因。1968年,Curth首次报道了Crouzon综合征合并黑棘皮症。1995年,Meyers等[6]证实突变基因位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Crouzon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主要为多颅缝早闭所致。颅缝早闭的顺序及范围决定了畸形程度[3]。颅缝融合最早可始于出生前或围产期,也发生于稍后的婴儿期或儿童期。颅缝融合过程越早,对儿童颅骨生长和发育的影响越大[7]。目前,很多学者认为颅底骨缝受累为Crouzon综合征发病的始动因素。Burdi等[8]认为蝶筛软骨结合区域为冠状缝的一部分,并认为蝶筛结合的早期受累决定了其后的颅面畸形表现。由于蝶筛软骨结合可保持生长活性至7岁,这也就解释了为何Crouzon综合征患者在出生后颅面畸形逐渐加重。临床上,Stricker(1994)等⑼按疾病的严重程度将Crouzon综合征分为5种形式:上颌型、颜面型、颅型、颅面型及假性Crouzon综合征。目前,学者关注到一种较为特殊的Crouzon综合征亚型,称其为后天性Crouzon综合征,或隐袭性Crouzon综合征,或迟发型Crouzon综合征。与先天性Crouzon综合征在胚胎时期即出现颅面发育异常并在出生时或新生儿期即可被诊断不同,后天性Crouzon综合征通常在出生时颅缝无明显闭合,无明显颅面异常或仅表现为轻微突眼等,在生后的数月或数年随颅缝进行性闭合而出现明显Crouzon综合征临床症状[10-12]。由于缺少对此临床亚型的认知,常导致检查、诊断及治疗时机的延误,最终可导致视力缺损甚至失明等不良后果。2Crouzon综合征的诊断2.1临床诊断:Crouzon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3]:①颅缝早闭:以冠状缝多见,亦可见矢状缝及人字缝早闭。最常见表现为短头畸形,亦可见舟状头或三角头畸形等。但无明显颅缝早闭并不能排除Crouzon综合征的诊断[14];②中面部发育不良、眶腔狭小、颧骨退缩、上颌发育不良:75%的Crouzon患者表现为安氏III类错牙合,主要由于上颌后缩短小及相对的下颌前突导致,同时,上颌后缩常随年龄增长而加剧,这是因为上颌骨周围骨缝随颅顶及颅底骨缝的进行性闭合而关闭导致[15-16]。但SeanBoutros等[17]认为,Crouzon综合征患者亦存在下颌骨发育异常,由于颅底生长受限而导致的髁突间横向发育障碍,但下颌角间横向发育正常或增加,从而导致下颌升支向内扭转。其他咬牙合特征包括上颌牙列拥挤、牙弓呈V形,硬腭狭长、高拱或腭裂以及悬雍垂分裂亦可见,少牙、巨牙、钉状牙和牙间隙过宽亦有报道;③眼部畸形[18-19]:突眼及眶距增宽畸形为Crouzon综合征的普遍表现,由于颞侧及颅底骨缝前后向生长不足,导致眶腔浅小。与Apert综合征不同,Crouzon综合征眼球在矢状方向上位置多正常,主要由于眼眶侧壁及下壁后缩而导致双侧突眼。眶距增宽主要由于蝶颧缝及蝶鳞缝生长受限而导致。亦可见外斜视、眼球震颤、睑裂闭合不全、暴露性角膜炎、视力下降、视神经萎缩甚至失明等。Crouzon综合征患者还可合并其他组织器官异常,茎突钙化的发生率约为50%〜88%,可无明确临床表现或仅表现为咽痛,可由头颅X线片确诊[14]。颈椎融合可见于18%〜40%的患者,以C2〜3和C5〜6常见[19]。还可见视乳头神经水肿、支气管狭窄、皮肤异常、阻塞性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