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等奖《杜甫诗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图片第一版教学设计图片读工部诗赏落花情——杜甫诗歌群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结合杜甫的人生际遇,赏析《江南逢李龟年》中“落花”意象蕴含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2.赏析意象蕴含的情感。三、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江南逢李龟年》,请同学们大声读一遍这首诗,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有一处意思矛盾之处,请你找出来。屏显: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屏显: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预设:“正是江南好风景”,作者为何眼里只有“落花”呢?教材里说“落花”寓意甚多,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概叹。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杜甫的世界,去探寻“落花”情。屏显题目:读工部诗赏落花情学习活动一:壮年游历屏显:公元731年,十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二十岁时,杜甫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公元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公元736年,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他在齐赵一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师:杜甫壮年时,家境殷实,接触到了很多的文人志士。这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很好地生活基础。后来杜甫开始游历祖国大好山川,从自然中去抒发人生的豪情壮志。最著名的是《望岳》。屏显: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你从诗中读出了怎样的杜甫?预设:虽进士考试落第了,但没有影响杜甫的豪情壮志。那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不凡志向依旧像泰山之巅的云层一样,回荡在作者的心里。理想是丰满的,信念是坚定的。板书设计:壮年游历——雄心壮志学习活动二:长安十年屏显: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屏显: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节选)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师:同学们,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杜甫?预设:壮志难酬的杜甫。板书设计:长安十年——壮志难酬师:我们再来看看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屏显: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师:这两句诗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权贵怎样的思想感情呢?预设:批判统治者的腐朽奢华,关注民生疾苦。板书设计:长安十年——关心百姓屏显:投简咸、华两县诸子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chì)联百结。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师:从这首诗里,你看出了杜甫怎样的生活境况呢?预设:穷困潦倒的生活境况。板书设计:长安十年——穷困潦倒学习活动三:战乱避难屏显:公元755年11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屏显: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师: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预设:思念家人;担忧国家命运。板书设计:战乱避难——思念家人;担忧国家命运屏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的欣喜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学习活动四:蜀中漂泊屏显:759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西去秦州,几经辗转,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