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三十一层;其填充墙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其中外墙厚240,三层以下内墙厚180,四层以上分户隔墙厚180,其它隔墙厚120,墙体的分部情况参见附图。埋入土内的砌体和卫生间与厨房隔墙可用实心粘土砖砌筑。砌筑砂浆强度为M7.5。地下室及一至三层填充墙设一道圈梁,高度设在门过梁处,四层以上不设圈梁。构造柱按结构平面图设置,外墙构造柱采用芯柱。结构与墙体拉结钢筋的锚固采用植筋工艺。卫生间与厨房隔墙底部应设现浇混凝土坎台,高200,宽同墙厚。2施工准备2.1主要材料2.1.1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240墙采用的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主规格为390×240×190,180墙采用的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主规格为390×180×190,120墙采用的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主规格为390×120×190。龄期达不到28d的砌块不得砌筑上墙。2.1.2粘土砖:240×115×53普通粘土砖2.1.3砌筑砂浆:M7.5混合砂浆、埋入土内砌体用M7.5水泥砂浆。水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砂浆用砂宜用中砂,砂不得含有有害杂质,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掺合料有石灰膏和磨细生石灰粉等,石灰膏的熟化时间不应少于7d,严禁使用冻结或脱水硬化的石灰膏。凡在砂浆中掺入的砂浆外加剂,应经试配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有机塑化剂应符合《砌筑砂浆增塑剂》JG/T164标准要求。2.1.4混凝土:芯柱采用C20细石混凝土,构造柱、圈梁等其它部位均采用普通C20混凝土。(均为商品混凝土)2.2施工机具砂浆搅拌机、手提切割机、架子车、灰浆车、灰斗、铁铣、大铲(或瓦刀)水桶、水壶、筛子、木锤、扫帚、线绳、线坠等。2.3监测装置:经纬仪、水准仪、磅秤、温度计、百格网、2m靠尺、楔形塞尺、钢卷尺、砂浆试模、混凝土试模等。2.4施工条件2.4.1主体结构已完成,并验收,办理了隐检手续。2.4.2砌筑砂浆配合比及混凝土的配合比已确定。2.4.3常温施工时,轻骨料小砌块宜提前2天浇水湿润。2.4.4完成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的设置及验收。3施工工艺3.1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植筋→钢筋、模板↓↓↓放线、找平、排砖→拌制砂浆→砌筑→浇灌混凝土芯柱,圈过梁、抱框。↑压筋3.2放线、找平、排砖3.2.1放线:在砌筑楼层墙体之前,应先清理基层,然后进行放线。在地面上弹出轴线、墙身边线及门窗同口位置线,并将墙身边线延伸到框架柱和剪力墙侧面上,以便于确定墙体拉结筋的植筋位置。3.2.2找平:用水准仪找平,在每层的框架柱和剪力墙上弹出+50cm线,砌筑前先拉线检查地面标高是否合适。当第一皮砌块的水平灰缝厚度大于20mm时,应用细石混凝土找平。3.2.3排砖:竖向排砖应先画皮数杆,皮数杆上应标出+50cm线位置,立皮数杆时与框架柱和剪力墙上的+50cm线相吻合,也可将皮数杆上的灰缝线直接画到框架柱和剪力墙上,可避免施工中由于皮数杆被移动而产生误差。画皮数杆除考虑砌块与灰缝厚度外,还应注意窗台、门窗过梁、圈梁等标高和位置,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水平方向排砖(撂底)主要按考虑下原则:1)砌筑时从拐角或芯柱处开始向两侧进行,内外墙同时试排。2)砌块排列时,应尽量采用主规格;内外墙交错搭接处、T形、十字形砌体交接处,应考虑墙体厚度不同,配合使用辅助砌块。3)砌块排列应对孔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不应小于90mm。4)外墙转角及纵横墙交接处,应分皮咬槎、交错搭砌。3.3拌制砂浆砌筑砂浆应用机械搅拌。当掺加料为粉状时,将称量好的砂、粉状掺加料投入搅拌机加适量水搅拌30s后加入水泥和其余用水继续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当掺加料为膏状时,将称量好的砂、膏状掺加料投入搅拌机加适量水搅拌30s后加入水泥和其余用水继续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当采用掺液体外加剂的水泥砂浆时,应先将水泥、砂干拌30s混合均匀后,将混有外加剂的水倒入干混料中继续搅拌;掺固体外加剂的水泥砂浆应先将水泥、砂和固体外加剂干拌30s混合均匀后,将水倒入其中继续搅拌。从开始加水起计时,搅拌时间不少于3min。有特殊要求时,搅拌时间或搅拌方式也可按外加剂产品说明书的技术要求确定。3.4砌筑墙体3.4.1填充墙砌筑时应预选、预排砌块,并清除砌块表面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