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一棵小桃树贾平凹教学内容:人教版(2016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一颗小桃树》教学目的:1.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2.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3.培养学生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学情分析: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由于学生在第四单元学了《驿路梨花》和本单元的《紫藤萝瀑布》,学生对托物言志的写法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我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注重从三个方面入手:1.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从小桃树的生长环境,外形,遭遇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3.引导学生理解由物到人,体味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教学难点: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棵普通的小桃树,没有开出鲜艳的花却牵动着作者的心。读一读,看看作者是如何喜爱他的小桃树的呢?在“十年浩劫”中,一棵小桃树给了作者怎样的力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二)简介作者和背景贾平凹,生于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当代作家。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1978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主要作品有小说《满月儿》《高老庄》等。另写散文。它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新千年第一部长篇小说《怀念狼》已问世。2005年,获得鲁迅文学奖。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2012年,获得朱自清散文奖。2015年,获得首届“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16年12月,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教学提示】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梳理字词。可事先布置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指名对作家进行介绍,教师做适当补充。可采用指名朗读、分组朗读等形式,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先在组内完成,再进行交流。(三)检查预习1.识记下列的字矜持()摇撼()拱()淅淅沥沥()恍然()马嵬坡()忏悔()欲绽()猥琐()幼稚()赤裸()摞()2.理解下列词语伫立——长久地站立生灵——生命孱头——软弱无能的人矜持——拘谨,拘束。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散步。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楚楚——较弱柔美(四)目标导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第1段中说:“是我太爱怜它吗?”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委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2.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摹形着色的:“纤纤的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同命运抗争。目标导学:再读课文,品味语言。1.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①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②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学法指导】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答题模式:运用……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形象,表现了……性格特征(心理、感情),体现了……精神品质等。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世比作大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对人世的认识还非常的肤浅,表现了社会的错综复杂和自己的幼稚天真。将自己的命运和小桃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