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的原理杂交育种:(1)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3)举例:已知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锈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要求使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操作方法:①让纯种的高秆抗锈病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杂交得F1;②让F1自交得F2;③选F2中矮秆抗锈病小麦自交得F3;④留F3中未出现性状分离的矮秆抗病个体,对于F3中出现性状分离的再重复③④步骤(4)特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不断择优汰劣才能选育出需要的类型。过程复杂(5)说明:①该方法常用于:a.同一物种不同品种的个体间,如上例;b.亲缘关系较近的不同物种个体间(为了使后代可育,应做染色体加倍处理,得到的个体即是异源多倍体),如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萝卜和甘蓝杂交。②若该生物靠有性生殖繁殖后代,则必须选育出优良性状的纯种,以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若该生物靠无性生殖产生后代,那么只要得到该优良性状就可以了,纯种、杂种并不影响后代性状的表达。1.表现型和基因型与杂交中相对性状的对数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的类型;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的类型,是肉眼看不到的,通常用各种符号来表示。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因素。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DD和Dd两种基因型均表现为高茎。基因型相同,环境条件不同,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2.杂交育种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联系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条件是:①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②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③细胞核遗传;④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遗传;⑤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在杂交育种工作中,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只有合理选择优缺点互补的亲本类型,通过杂交使基因重新组合,才能得到理想的具有双亲中优良性状的后代,抛弃具有双亲不良性状的杂交后代,并可预测杂种子代中优良性状出现的概率,从而有计划确定育种规模。同时应对F2进行观察,若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则只需要两年时间就可获得种子,若为显性性状则需要几年时间连续自交和选择。4.诱变育种(1)原理:基因突变(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3)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4)特点:提高了突变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但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因此该种育种方法具有盲目性。(5)说明:该种方法常用于微生物育种、农作物诱变育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