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课题: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实验,认识浮力,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浸入的物体存在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3.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4.会计算浮力的大小。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认识浮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归纳的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3.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猜想假设,实验探究能力等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有步骤的进行实验的条理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与能力。教学重点: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教学难点:启发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时的科学方法二、教学的关键:以方法教育引路,以学生思维障碍为突破口,针对性地安排实验探索。三、教法与学法:作为探究自然科学的规律课,过程一般是本节内容要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措施也不例外,因为无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还是对具体的探索实践中获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这是行之有效的路径,因此,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猜想、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得出规律”。四、教学策略教材中是一个探索性演示实验,但由于教师的演示实验可见度较小,即使让一些学生上讲台参与,仍不利于满足大多数学生的求知心理,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方法教育的实施。故相应策略:1.把演示实验改为并进式实验:即有演示实验又有学生实验。2.通过分工合作和多次实验,以筛选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获得不同条件下F浮与G排液的数值关系,并运用实验验证和归纳法为得出一般规律提供必要的素材。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铁块抛入水中会沉底,而用钢铁制成的轮船却能够漂在水面上。是什么力量是轮船漂在水面上呢?我们再看这样一个实验。演示实验1:将一乒乓球放在有水的烧杯底部,然后松开手会观察到乒乓球向上运动直至露出水面,为什么乒乓球会向上运动呢?分析:由于乒乓球受到了水给它向上的一个力,所以它向上运动。这个力就是浮力。这一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我们先来做这么一个实验,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个重物,请大家仔细观察,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生:读数。用手将物体轻轻托起,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又是多少?我们明显发现用手将物体托起来的示数要比第一次的示数要小,那大家思考一下示数减小的原因.生:物体受到手向上托的力。手对物体向上托的力是多少?(引导学生受力分析)生:F托=G-G’如果我们将物体浸在液体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又是多少?(读数)与物体在空气中相比,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又有什么变化?(减小)刚才物体因受到手对它向上托的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了,那么,这一次又是怎么回事呢?生:因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托力。在物理学中,我们把这个力就叫做浮力。板书浮力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做浮力。(对重物进行受力分析)重物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拉力;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重物静止不动说明:重物受到的重力=重物受到的拉力+重物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于重物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秤的读数,所以重物受到的重力=重物在水中秤的读数+浮力。弹簧秤两次读数的差就是浸没在水中的重物受到的浮力。浮力=重物重-重物在水中秤的读数(也可叫做重物在水中时的视重)。我们把刚才这种方法叫做称量法。得出F浮=G-G’教师总结讲解时,边讲边画出重物受力分析图。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可启发学生举例答出。(放飞的氢气球飞向高空)总结、板书:1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2)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