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山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淮山无公害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采收及留种。本规程适用于惠阳区淮山生产。2术语和定义2.1淮山学名DioscoreajaponicaThunb。属薯蓣科山药属,多年生蔓性植物,蔓四棱,老蔓近圆形,棱翼短。叶片箭形,一般长0.15m,宽0.033m。块根长棒形,表皮光滑,须根少,皮层及肉为白色,肉纹较细,含淀粉多。2.2零余子俗称山药豆,淮山叶腋处着生的铃状块茎。3产地环境3.1产地环境条件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以及可能造成污染源的企业,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3.2地块选择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地力肥沃,微酸到中性的沙壤土质。2年~3年轮作一次,轮作作物宜以花生或胡萝卜等非薯蓣科作物为主。4栽培管理4.1薯种选择和处理4.1.1薯种选择种植前20天~25天,选择无损烂、无病虫害的淮山块根切块作种(下称种薯)。要求切块形状整齐,长约8~10厘米,重约0.1~0.15公斤,每亩用种量90~110公斤。或选用零余子作种薯,要求零余子大小一致,直径1~1.5厘米,重约0.015公斤,每亩用种量14~17公斤。4.1.2薯种消毒将切好的种薯或零余子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浸种3~5分钟,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10~20分钟消毒,晾干后即可催芽。4.1.3催芽将消毒晾干后的种薯或零余子置于阴凉通风处或埋于湿沙中,并保持20℃~30℃适温条件下进行催芽,当萌芽率达到80%以上时,挑选其中的壮苗移植大田。4.2整地一般2~3月进行。整地前施足基肥,整地时要求深耕土层0.4m以上,耙平整碎后,犁地起畦。畦宽1.8m,畦高0.2m~0.3m。畦直,畦向以南北向为宜。4.3种植4.3.1时间在4月上旬~5月上旬,当气温回升到12℃以上,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选择晴天或阴天种植。4.3.2密度单行植,株距30~35厘米,行距1.5~1.6米,每亩种植1000~1200棵。4.3.3方法按株距30~35厘米,垂直打穴洞,或用打孔机打洞,洞深约1米,洞直径约10厘米,洞内填充掺加有机肥,将种块或零余子芽朝上,放于洞口中,覆土10厘米厚。要求根据芽的长短,进行分级栽植,同一级种芽的种薯栽在一起,使之出苗整齐,便于管理。栽植后淋足定根水。4.4田间管理4.4.1中耕除草生长前期结合追肥进行中耕除草。实行浅中耕,避免损伤根系,还应疏松表土,清除畦中杂草。中耕15天左右进行一次,直到茎蔓已上半架为止,以后的除草采用手拔法进行。中耕时结合培土,将架外行间的部分土壤填加到架内行间,使架内形成高畦,架外行间形成深约0.2米,宽约0.3米左右的畦沟,以方便雨季排水。4.4.2疏苗种薯出苗后,宜选留强壮芽1~2个。部分品种侧枝萌发力较强,采用去下留上摘去基部侧蔓,保留上部侧蔓。4.4.3搭架引蔓淮山出苗后及时搭支架引蔓,一般用细竹竿或树枝搭成人字架,架高以1.5~1.8米为宜。支架要安插牢固。4.4.4施肥4.4.4.1原则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宜前期勤施薄施,中期重施,后期增施磷钾肥。禁止使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4.4.4.2基肥整地时,每亩可施用腐熟有机肥500~100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40~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作基肥。4.4.4.3追肥出苗整齐后,每亩可施三元复合肥7.5公斤~10公斤,每隔20~30天施一次。在块根膨大盛期(大约立秋前后)应重施肥一次,每亩可施三元复合肥20~30公斤、腐熟花生麸70~100公斤、硫酸钾5~10公斤。于植行两侧开沟撒施后覆土,或先灌水后施肥,待畦沟水干后沟施后覆土,以防止肥料直接渗到淮山薯块,引起黑根甚至腐烂。4.4.5水分管理淮山发苗期和薯块形成初期保持土壤湿润,一般在第1次追肥前后,若土壤因旱发白,须轻浇水1~2次,至土壤表层润湿即可。夏秋之交,如遇干旱炎热天气持续1周以上,清晨浇水抗旱。淮山怕涝,多雨季节要及时清沟排水。5病虫害防治5.1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行“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物理、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原则。5.2主要病虫害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炭疽病、褐斑病;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叶螨、蛴螬(金龟子幼虫)、蝼蛄、地老虎。5.3防治方法5.3.1生物、物理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