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理论题判断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基本知识1.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2.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社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3.根据职业活动的具体要求,对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用条例、章程、守则、制度、公约等形式做出规定,这体现了职业道德的实用性及规范性特点。√4.根据职业活动的具体要求,对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用条例、章程、守则、制度、公约等形式做出规定,这体现了职业道德的社会性和时代性特点。×5.所有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五个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6.所有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五个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助人为乐勤俭节约×1.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自觉履行各项职责,是水土保持治理工职业道德守则的基本内容之一。√2.助人为乐,忠于职守,自觉履行各项职责,是水土保持治理工职业道德守则的基本内容之一。×水土流失及背景知识1.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的损失。√2.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坡面和沟道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侵蚀和水资源损失。×3.土壤侵蚀主要类型有水力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和混合侵蚀等。√4.土壤侵蚀主要类型有水力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滑坡和泥石流等。×5.水力侵蚀是土壤及其母质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降雨、径流等水体作用下,发生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包括面蚀、沟蚀等。√6.水力侵蚀是土壤及其母质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降雨、径流等水体作用下,发生泻溜、崩塌和滑塌的过程,包括面蚀、沟蚀等。×7.重力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或基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位移和堆积的过程。主要包括崩塌、泻溜、滑坡和泥石流等形式。√8.重力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或基岩主要在水流作用下,发生位移和堆积的过程。主要包括崩塌、泻溜、滑坡和泥石流等形式。×9.风力侵蚀指风力作用于地面,引起地表土粒、沙粒飞扬、跳跃、滚动和堆积,并导致土壤中细粒损失的过程。√10.风力侵蚀指风速作用于地面,引起地表土粒、沙粒飞扬、跳跃、滚动和堆积,并导致土壤中细粒损失的过程。×11.我国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土石山区等五个二级类型区。√12.我国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北土石山区等五个二级类型区。×13.根据土壤侵蚀的实际情况,国标规定,把土壤侵蚀强度分为微度、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和剧烈等六级。√14.根据土壤侵蚀的实际情况,国标规定,把土壤侵蚀强度分为微度、轻度、较强烈、强烈、极强烈和剧烈等六级。×15.影响土壤侵蚀的地形因素包括坡度、坡长、坡形、坡向等。√16.影响土壤侵蚀的地形因素包括坡度、坡长、坡宽、坡比等。×17.地形着重反映地势的变化和地表形态。√18.地形着重反映地质的变化和地表形态。×19.按土壤质地分类,土壤通常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20.按土壤质地分类,土壤通常可以分为沙质土、黄土、壤土三类。×21.植被是指某一地区内由许多植物组成的各种植物群落的总称。√22.植被是指某一地区内由许多生物组成的各种植物群落的总称。×23.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24.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雨。×25.径流可分地面径流、地下径流两种。√26.径流可分降雨径流、地下径流两种。×27.单位时间内流过河流某断面的水体积称为流量,以m3/s计。√28.流过河流某断面的水体积称为流量,以m3/s计。×29.一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总沙量,称为年输沙量。√30.多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总沙量,称为年输沙量。×31.人为水土流失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中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或随意倾倒废土弃石,以及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过度放牧等造成的水土流失。√32.人为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的。×33.人均耕地是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