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知识能力测试考试试题及答案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知识能力测试考试试题及答案217-1-3一、专业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3.写作知识的教学应该简洁实用。应该注重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中掌握写作技巧。二)选择题(下列四项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空格上)1.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生要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字。A.60万B.80万C.100万D.120万2.下列各组带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A.坐北朝南——康熙王朝B.久负盛名——不分胜负C.如饥似渴——饥寒交迫D.问长问短——短斤缺两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句运用了(1)修辞手法。A.设问B.比喻C.拟人D.反问4.下列音节中,属于整体认读音节的一项是(1)。A.XXX6.课程目标是根据(2)三个维度设计的。A.知识、过程和情感态度B.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和过程、能力和情感态度、方法和价值观D.能力、方法和价值观三)判断题1.“《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这句话有语病。(X)2.小学阶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X)3.语文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V)二、专业能力运用一)请给古诗《枫桥夜泊》设计教学导入语,并说明设计意图。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XXX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诗人XXX乘船路过苏州寒山寺畔,天色已晚,便系舟江畔。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XXX,走进他笔下的《枫桥夜泊》。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有利于文本的有效解读,有利于课堂主体的顺利切入。)二)阅读课文《第八次》,回答问题。文章讲述了苏格兰王子XXX带领军队抵抗外国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他看到蜘蛛结网的过程,重新燃起了信心,经过第八次抗战,终于赶跑了侵略者。2.教学目标:a情感目标:通过课文,让学生感受到XXX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b认知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c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并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三、下水文:我笑了今天,我笑了。这是一个很平凡的事情,但却让我感到非常幸福。这个笑容源自于我和父母一起去看望了一位生病的老人。老人家住在城郊的一处小山村里,那里的环境很差,房屋简陋,生活条件也很艰苦。我们来到老人家里,看到他瘦弱的身体和憔悴的面容,心中不禁感到难过。但是,当我们和老人聊起天来,他却一直面带微笑,不停地给我们倒茶、递水果。他虽然身体不好,但却仍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这让我非常感动。最后,当我们告别离开时,老人笑着对我们说:“你们来看我,我真的很开心。”这句话让我感到非常温暖,我忍不住笑了出来。这个微笑虽然很简单,但却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我明白了,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不一定要来自于物质上的享受,更多的是来自于心灵的满足和感悟。今天,我笑了,因为我明白了这个道理。1、什么是启发性教学?它的实质是什么?启发性教学是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它的实质在于促进学生主动思维。2、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学要针对谁进行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学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实际进行教学。3、尊重学生的研究主体地位,应该怎样做?尊重学生的研究主体地位,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能动研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跟着学生走。4、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的客观依据是什么?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的客观依据是学生起点、教科书和课程标准。5、备课必做的三个方面工作是什么?备课必做的三个方面工作是钻研教材、教学设计和了解学生。6、学生在课堂上向你提出一个意想不到的、很有价值的问题,你应该怎么做?学生在课堂上向你提出一个意想不到的、很有价值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肯定学生提出一个难倒教师的问题,鼓励学生课余与老师讨论。7、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