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落实法治教育的个人浅见重庆市兼善中学刘宏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这一核心理念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好人(积极健康)的维度,一个是好公民(负责任的公民)的维度。在初中的教学实践中,要贯彻这一核心理念,培养好人与好公民,思想品德教师责任重大。下面我仅就培养好公民,落实“法治教育”这一方面谈下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尝试。一、必须加强思想品德教师自身的法治意识。教师应提高对加强中学法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决定》提出了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的重大任务。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中学法治教育,是落实“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方略的要求。加强中学法治教育,有利于法治社会、公民社会的加快完善;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学生强化法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初中阶段开展法治教育对我们的学生意义非常重大。首先,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身边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上的不良诱惑有很多,而我们的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不强,有时容易受诱惑而犯错误。又有的学生尤其是男同学在交朋友过程中会为了朋友义气而追随犯错。因此在这个阶段急需对他们进行法治教育,告诉他们哪些是法律许可做的,哪些行为是法律严令禁止做的,做到令行禁止。此次,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其合法权利容易受到侵犯,有时会出现自身合法权利受到侵犯而不会处理的现象。法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所以,初中阶段开展法治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学法,守法,懂法,做守法的好公民,有利于引导学生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利。我们老师应该以认真的态度深入开展对学生的法治教育。言传不如身教,如果思想品德教师自己都没有合格的法治意识,自己都不能知行合一,养成良好的公民素养,那么落实法治教育,帮助学生提升法治素养这一目标就很可能沦为一句空话,甚至是笑话。我认为教师应具备的法治意识必须包括:公平正义精神、规则意识、责任意识、依法治国的思想、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知识等。用人格感染人格,用心灵塑造心灵,只有具备独立人格、法治观念等良好公民意识的思想品德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才能帮助中学生做一个具有法治精神的负责任的好公民。二、结合初中学生的生活渗透法治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加强初中学生的法治教育,应努力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初中法治教育课程内容应包括: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了解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