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属凝固组织对其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影响很大,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则晶粒越小,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越高,塑性和韧性越好。逐层凝固合金,其充型能力较强。2.铸件的三种凝固方式是逐层凝固、糊状凝固、中间凝固,糊状凝固易于出现缩松,逐层凝固易于出现缩孔,顺序凝固容易消除缩孔。共金白口铸铁易于出现逐层凝固。3.合金的收缩可分为三个阶段,各是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固态收缩受到阻碍使铸件产生内应力,是产生变形和裂纹的主要原因。内应力分为热应力和机械能力4.铸件各部分的壁厚差异过大时,在厚壁处易产生缩孔缺陷,在薄壁与厚壁的连接处因冷却速度不一致易产生裂纹_缺陷。当铸件壁厚不均时,凝固成形后的铸件易在壁厚处产生拉应力。5.常见的铸造方法有砂型铸造、压力铸造、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消失模铸造、离心铸造等。在各种铸造方法中,适应性最广的是砂型铸造,生产率最高的是压力铸造,易于获得较高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是压力铸造或熔模铸造,对合金流动性要求不高的是压力铸造或离心铸造。6.标志合金的铸造性能的指标有充型能力、和收缩性等。影响它们的因素有成分、浇注温度、模型蓄热能力等。7.为了防止铸件变形,再进行铸件结构设计时,应力求壁厚均匀,形状简单对称。8.当铸件收缩受阻时,就可能发生裂纹、变形等缺陷;因此如轮形铸件的轮辐应设计为奇数或做成弯曲形状。9.在铸件设计中,铸件垂直于分型面的侧壁应给出拔模/起模斜度,铸件壁的转角及壁间联接处均应考虑过度圆角,壁厚不仅要防止过厚,而且要防止过薄,以防止浇不足或冷隔。1.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导电性2.在铸造中,通常用砂型铸造的方法生产铸铁件。3.铸件产生缩松、缩孔的根本原因液体收缩和凝固收缩4.设计铸件时,其壁厚应薄厚均匀5.合金的体收缩大,浇注温度过高,铸件易产生缩孔缺陷;合金结晶温度范围广,浇注温度过低,易使铸件产生缩松缺陷。6.为提高铸件的流动性,在下列铁碳合金中应选用C=4.3%。靠近共晶合金点7.下列铸件在大批量生产时,应采用的铸造方法:(1)水轮机叶片熔模铸造(2)摩托车发动机缸盖金属型铸造(3)滑动轴承压力铸造(4)铣刀熔模铸造(5)汽缸套离心铸造8铸造时不需要使用型芯而能获得圆筒形铸件的铸造方法是离心铸造。三、简答1、合金的成分,浇注温度,模型蓄热能力,充型压力,铸件壁厚各是怎么影响合金的流动性?合晶成分越靠近共晶点,浇注温度越高,模型蓄热能力越好,充型压力越大,铸件越厚,流动性越好2如何通过工艺措施控制零件的缩孔缺陷?“顺序凝固”3.铸件热应力分布有什么规律?怎样减小或消除铸件的应力?答:(1)铸件的壁厚差别越大、合金线收缩率越高、弹性模量越大,产生的热应力越大(2)同时凝固4.金属的晶粒粗细对其力学性能有什么影响?如果其它条件相同,试比较在下列条件下铸件晶粒的大小,并说明理由。(1)金属型浇注与砂型浇注;金属型浇注冷却快(2)铸成薄件与铸成厚件;铸成薄件冷却快理由:晶粒小5.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怎么影响铸件的凝固方式?答:温度范围越宽,越偏于糊状凝固;温度范围越窄,越偏于逐层凝固。6.哪种凝固原则可以防止产生铸造应力?答:采用同时凝固原则可减少铸造应力。7.零件、模样、铸件各有什么异同之处?答:铸件尺寸是零件的毛坯尺寸,比零件大一个切削加工余量,模样尺寸比铸件尺寸大一个收缩量8.确定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各自出发点是什么?相互关系如何?答:(1)浇注位置是指浇注时铸件在型类所处的空间位置,其正确与否对铸件质量影响很大,是制定铸造方案时必须优先考虑的。(2)铸型分型面是指铸型组元间的结合面,分型面的选择应能在保证铸件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简化工艺,节省人力物力。塑性加工1.塑性成型特点:改善金属组织、提高其机械性能、可节约金属材料、切削加工时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2.金属在塑性变形中随着变形程度增加,强度,硬度___升高_,塑性韧性_下降_,称为_加工硬化3.锻造流线使钢材在纵向上的塑性韧性明显比横向上_____好_______,强度变化不大。因此设计制造零件应该使零件工作的最大正应力与流线方向__平行__________,切应力及冲击力与流线方向___垂直___。4.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