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共60分)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A.出生率B.死亡率C.迁入率D.种群密度2.红嘴鸥夏季在北方繁殖,冬季迁移到高原湖泊中越冬。为了给滇池的越冬红嘴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科研人员通过数码相机拍摄取样,调查滇池越冬红嘴鸥种群幼鸟比例的变化,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科研人员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红嘴鸥幼鸟的比例B.决定滇池冬季红嘴鸥种群数量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C.由调查结果可知调查期间红嘴鸥幼鸟的比例不断增加D.种群的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多种,比如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黑光灯诱捕法等。下列关于动植物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B.样方法调查的对象一定是植物,而标志重捕法调查的一定是动物C.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不一定是1m2,但需随机取样D.利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光线强弱对调查结果没有影响4.如图表示用样方法进行相关调查,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B.若图甲表示一个样方中某种植物的分布状况,则计数值应为8C.若图乙表示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则调查该森林物种数时设定样方面积最好为S1D.与双子叶草本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单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5.下图为某岛屿上生活着的一种动物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分为Ⅰ、Ⅱ、Ⅲ三个阶段;图①、②、③为三种年龄组成。与该动物种群发展相对应的年龄组成顺序应是()学校班级姓名考号.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①→③D.③→②→①6.模型建构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常用方法,下列各项中,属于建构数学模型的是()A.制作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B.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C.建构血糖调节模型D.建构种群增长模型7.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min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th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A.m·2tB.m·220C.m·22tD.m·23t8.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绵羊数量达到K/2时,增长率最大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9.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C.环境容纳量是不会改变的,不受空间和资源的限制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10.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锥形瓶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调查C.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Ⅱ内的开始下降D.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均相同11.下列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座山上所有的树B.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和虾C.一棵枯树及其上面的苔藓、蘑菇D.一片草原上的各种草、昆虫、牛、羊等所有生物12.下列关于草原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一般小于热带雨林B.草原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C.草原上的生物可通过捕食等种间关系共同进化D.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3.判断一个物种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的指标是()A.在群落中作用最大的物种B.在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物种C.占有最大生存空间的物种D.有最大生物量的物种14.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