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内较有影响力的三份体育新闻报纸的介绍世界知名的体育报纸:美国《体育画报》、法国的《队报》、西班牙的《马卡报》、意大利的《米兰体育报》、德国的《踢球者》、日本的《东京体育报》等。中国知名的体育报纸:《中国体育报》、《东方体育日报》《足球》、《体坛周报》、《球迷报》等。《体坛周报》《东方体育日报》《足球》一、《体坛周报》1988年,体坛传媒的第一份刊物《体坛周报》在湖南长沙创刊,经过20年的发展,《体坛周报》已经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体育类报纸,被中国新闻研究中心评为体育类报刊中影响力,公信力最强的媒体。其拥有华人圈最大的专业体育编辑、记者团队,专业人才遍布全球五大洲。作为中国体育平面媒体集团的领头羊,是全球包括FIFA,FIBA等各大国际体育组织在中国的首选合作伙伴。目前一周三期,每周一、三、五发行。期发量约为160万份,周期发量500万份。4开32版目前零售价每份2元《体坛周报》《体坛周报》隶属于体坛传媒集团,该集团旗下的媒体还包括体坛网、手机体坛、手机体坛网、体坛周报手机客户端、《足球周刊》、《扣篮》、《全体育》、《健康女性》、《高尔夫大师》、《户外》、《MIL新潮流》、高尔夫产业中心等。《体坛周报》1988年12月30日向读者郑重承诺:1、以短文为主,在有限版面内加大信息量,增加独家新闻的数量和质量;2、用最精炼的文字报道每周发生的国内外体坛大事和大赛。《体坛周报》特点(优势):《体坛周报》有一批名专栏、名记者。例如,《体坛周报》的《射门》和NBA专栏,权威性都是很强的,例如,一大批名记如马德兴、周文渊、付亚雨……以及李响。这些名专栏和名记们成就了《体坛周报》今日雄霸一方的大业,在许多体育迷的心目之中,这些名专栏和名记者也成为最可靠的信息来源和最方便的信息处理的渠道。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名专栏和名记者成为《体坛周报》最可贵的资源,千金难买。《体坛周报》读者的信息“管家”与“探究家”例如:奥运会期间,《体坛周报》以“体坛周报·奥运日报”的形式和读者见面每期64个版面,成为读者获取奥运相关信息的“管家”和“探究家”,把为读者逐日提供的信息充分而客观地进行了集合收纳,每一份报纸就是一个信息整合平台,犹如在读者眼前放着一个个有名有姓的盒子,读者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打开一个个盒子。《体坛周报》让读者从一些名家有个性的言说中,得到更具体育精神和快乐意义的启示。如白岩松的《超越悲情,我能》(8月15日)告诉我们超越悲情,战胜自己的可贵和重量,在《独生子的挫折》(8月19日)中,白岩松认为,刘翔作为“四年来十三亿中国人的独生子”遭受挫折是给国人上的一堂不错的心理课,“如同郎平的美国女排击败中国女排一样,围绕郎平的争论教会了我们以更包容、更国际化、更大气的心态去看待请进来、走出去;而围绕刘翔退赛的评论,也教会我们:不存在没有缺陷的完美,用一个人的成功去证明我们成功的时代该结束了”。《体坛周报》《体坛周报》奉献给读者的是经过集纳、盘点、梳理、分析并以新颖的角度、焦点的话题形式呈现出来的体育报道,可以说,《体坛周报》既满足了观众对体育信息“多”的需要,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深”的需要。《体坛周报》头版特色标题、图像、色彩等方面都展现特色风格报名为大红加黑边字体,极其醒目头条字体为超号的加粗黑体字头版照片放在版面的醒目位置《体坛周报》二、《东方体育日报》《上海东方体育日报》的前身是创刊于1990年1月1日《体育导报》,由上海市体委创办。1994年6月6日,由新民晚报社和上海市体委联合主办的《新民体育报》诞生。2002年5月18日,《新民体育报》正式更名为《上海东方体育日报》,成为中国大众化媒体中唯一的体育日报。东方体育日报是中国大众化媒体中唯一的综合性体育类日报,日发行量稳定在23-24万份,重大赛事发行量超过30万份。现每周一到周五出版,每份1元。24个版面定位:《东方体育日报》定位于“一份给男人看的报纸”,强调体育的外延性,将年轻人喜欢的娱乐资讯、时尚运动、健身旅游、时事新闻等都予以覆盖。2009年4月8日,定位高端人群的《男周刊》正式创刊。特色:《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