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口增长模式•第一课时•1-10DCBBDADDCD•11.3.2ADA画图略•12.ABA•第二课时•BADABACBCD•11.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③;发展中;③;经济发展,粮食增产,医疗卫生条件提高,死亡率下降。;④。•12.5.08%;低-低-低;A;•劳动力不足;国防力量弱;养老和社会负担加重,阻碍经济发展。1.2人口合理容量•1-11CCBABDBCDAC•12.科技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和受教育水平;人口容量。•13.人口与资源矛盾不断深化,有限资源只能养活有限人口。•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勘探力度,开发新能源;节约资源。•14-16CBD1.3人口迁移•1-10CBDBDBACBC•11.发达;发展中;从农村到城市;寻求更高的经济收入,改善家庭生活;经济因素。•缓解劳动力不足,加速城市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负面影响: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表现: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犯罪率上升。•人地土地生态环境1.4地域文化与人口•1-13BCDDBCDADADCB•14.“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导致多育多子;“重男轻女”“早生贵子”导致早婚早育。•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多子多福到少生优生,重男轻女到男女都一样。•15.BD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课时2.11-8BBCDBABB•9.A位于河流交汇处,E位于河流入海口。•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农业发达。•10-12ADC•第二课时1-7CCDCDAD•8.A服务范围大,级别高B服务范围小,级别低。•BA相互重叠,层层嵌套少多•9.50元/米住宅工业A工业用地商业•环境条件好,地价低廉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7CCAABCA•8①②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虚假滞后社会经济•9CAD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8CABDCCDB•9热岛城市人口密集,公交和工业发达,人们生产生活交通排放大量废热。•由郊区吹向城市中心,城市热岛多上升气流,且城市上空凝结核多。•A•10.C11.B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3.1•1-8CABCDAAB•9、小麦花卉乳牛养鱼果树•小麦城市发展会占用部分耕地;也会促进其他部门生产规模的扩大。•发展优势产业;建设商品性生产基地;减少生产条件差的农产品种植面积;依靠交通优势从外地调入。•科技投入DCC•1-8AAABBDCA•9、水电站机械工业钢铁工业•铁矿开采加工业木材加工业•钢铁工业D基础设施廉价劳动力•资源能源BAD•3.2节第一课时1-8CACDCADB•9、(1)A小麦B乳牛C花卉。理由:A距城镇最远,地价最低;小麦占地大;单位面积产值低。B距城镇较近,地价高;奶牛单位面积产值较高;且靠近公路,便于牛奶运输。C距城镇最近,地价高;花卉占地小;产值高,便于销售;且靠近河流满足花卉需求。•(2)主要解决地下水位过高问题。•1.在三江平原,地下有永冻层分布,地表水不能下渗。需要通过挖沟排水方法降低水位。2.作物生长期短,热量不足。•(3)大棚具有温室功能。白天阳光可以通过薄膜进入棚内,使蔬菜获得足够的阳光;晚上大棚的保护热量不容易散失,保持较高气温。•10-12AAB•第二课时1-8DDADCCBB•9、水稻雨热同期,降水充沛B•旱涝台风•10(1)更多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提高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2)使冬季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大棚内的温度,冬季也可以种植农作物,减轻冻害;利于保持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3.3节•1-8AABABABB•9、C河流上游水质好;清洁无污染•D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靠近铁路便于运输•B有水污染,位于城市河流下游•A劳动力丰富;靠近市场•东北部无大气污染;土地多;便于灌溉;接近城区和农业区,便于运输•西南部隔离城区与重工业区;在铁路和城区之间有利于减轻污染,减弱噪声。•DB•第二课时:•1-8A?ADCABC•9.A火力发电厂B焦化厂•C钢铁厂D水泥厂•主导部门是钢铁工业•A•焦化厂回收焦炉煤气中的氮生产氮肥。•面粉厂、棉纺厂、饮料厂等•ACD•第四节•1-8CDCCDBCC9.1.泉河流•2.商业贸易的发展,商品种类数量增加,导致中心移至泉河颍河交汇处,运输更为便捷。•东南•3.铁路枢纽工业仓库•4.城镇和商业网点空间布局•10.B11.D第四章第一节1-9DBBCCCDDC•10.上海青浦急水港溶解氧含量未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