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针灸是中医家族中的两朵姊妹花,都是以经络学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两者有相辅相成之效,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通常灸法多指艾灸,是运用艾草或附加其他药物在体表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热力以与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目的,它不仅能治病,而且能防病。国外医学资料和临床实践证实,艾灸能够活跃脏腑功能,旺盛新代,产生抗体与免疫力,所以长期施行保健灸法,能使人身心舒畅,精力充沛,祛病延年。施灸对于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神经、血管均有调整作用;能使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等明显增高,胆固醇降低,血沉沉降速率减慢,凝血时间缩短,对血糖、血钙以与分泌系统的功能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自古以来灸法的作用方式,已衍变为多种多样,为灸疗普与推广做出了贡献;然而当今采用光电学技术的灸疗法,1/79..如果离开了“艾”,与传统针灸方法就不具有血缘关系,也不能相提并论,更谈不上艾的药理作用;“艾”之热,非其他发热物质所能代替,因为艾的红外线光谱非它之红外线光谱,就如梨味与桃味之别;艾灸大都作用在经络的穴位上,效果才能发挥,感传才能出现,使气至病所;所以要求施灸者必须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穴位,否则灸具就变成了暖炉,其功效可想而知。而要求普通民众,精通经络,熟知穴位,是强其所难;为便利灸疗使用者,特摘抄编辑本册,作为参考;其出处基本源自正规书刊,如中国中医药的“图解艾灸疗法”、中国中医药的“针灸学”等,绝非粗糙罗列;主要包括常见疾病的穴位用法与人体经络穴位图,其第二部分“灸疗配穴方法”中的配穴方法,仅供参考;不同人、不同病情、不同大夫,开据的配方是不同的,所以具体配穴方法应遵中医大夫。由于水平有限,疏漏之处,敬请鉴谅!2/79..目录第一部分灸法的注意事项1、灸法的取穴原则………………72、灸法的顺序……………………83、灸法的禁忌证…………………84、灸的过程与灸后的注意事项…83/79..5、禁灸的穴位……………………96、孕妇禁灸和慎灸的穴位………9第二部分灸疗配穴方法常见适应症1、颈椎病…………………………92、肩周炎…………………………93、腰肌劳损………………………104、腰间盘突出症…………………105、风湿性关节炎…………………106、类风湿关节炎……………………117、痛经………………………………118、慢性结肠炎………………………119、带下病…………………………1210、慢性盆腔炎……………………1211、慢性胃炎………………………124/79..12、慢性支气管炎…………………1313、中风偏瘫………………………1314、男性不育症…………………1315、不孕症………………………14科病证1、感冒……………………………142、哮喘……………………………153、急性支气管炎…………………154、心绞痛…………………………155、高血压…………………………166、急性胃炎………………………167、消化性溃疡……………………168、便秘……………………………179、神经衰弱………………………1710、更年期综合征………………175/79..妇科病证1、乳腺增生………………………182、乳腺炎…………………………183、子宫肌瘤………………………19皮外骨伤科病证1、坐骨神经痛………………………192、扭挫伤……………………………19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脉管炎)204、痔疮………………………………20保健灸1、保健灸……………………………212、肥胖者……………………………21第三部分基本的穴位与插图穴位的定位方法…………………246/79..基本的穴位与插图1、手太阴肺经………………………252、手阳明大肠经……………………253、足阳明胃经………………………294、足太阴脾经……………………305、手少阴心经……………………336、手太阳小肠经…………………337、足太阳膀胱经…………………348、足少阴肾经……………………399、手厥阴心经……………………4310、手少阳三焦经…………………4311、足少阳胆经……………………4412、足厥阴肝经……………………4813、督脉……………………………5114、任脉……………………………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