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命不吸毒主题班会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认识毒品,知道其危害,远离毒品,提高防范毒品的能力2、了解毒品对人身心的影响重点:1、认识常见毒品,了解危害,了解陷入毒品的心理因素.2、认识毒品与艾滋病的关系.难点:了解毒品的危害,并能自觉抵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这个故事发生在四川的一家强制戒毒所.这家戒毒所,有一位姓王的女医生,她每天看见大量的戒毒人员因吸毒而痛不欲生.一贯好强的她对此表示怀疑:“难道毒瘾真不可抗拒吗?”她决定要以身拭毒,要亲身“获得感受”,用自己的自信来征服毒品,她要写一篇震动世界的论文,以自己的“伟大”实验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她从戒毒人员那里获取了购买毒品的渠道,然后开始了她的“伟大安验”.王医生开始了她精心计划的第一步,开始吸了第一口毒,并在专用记录本上描述:“极难受,呕吐.”第二次,她接着记录:“开始有些舒适感.”第三次,她写道:“较适应.”如果这时她毅然止步,她仍然是一名令人尊敬的医生,但她没有.第四次,她又写道:“完全适应”.这时,她已认定自己是真正的海洛因征服者,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吸毒人员,她要将亲身实验告诉世人,她是毒魔的唯一征服者.她要像丢弃一双破鞋一样地丢弃毒品.然而当她象饿虎扑羊般地扑向海洛因时,一切就变得那么地可悲、可叹又可笑了.这时她后怕了,她开始挣扎了,然而越来越大的毒瘾,使她难以自拔,先失去了丈夫,然后把存款吸光,把家俱变卖,然后变得一贫如洗.没多久,她的身体开始变得丑陋:身体消瘦,头发开始脱落,身体表面所有可以注射的大小静脉处已看不见一处完好的肌肤.最后,在她“伟大的实验”只有1年零7个月的时候,割脉自杀了.此时,她才30岁.一个戒毒所的女医生掉进毒窟就不能自拔,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千万别把生命当儿戏,千万别沾第一口![讨论]分组讨论,并派代表谈谈听后的感受.二、什么是毒品?毒品——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三、几种毒品介绍[活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上网找有关毒品的资料,包括属性及危害等,然后为其他同学介绍.教师只作补充.(让学生动手,能使学生更积极的去关注这个问题.而同时,在找资料的过程当中,学生会看到很多关于毒品的其他介绍,类似毒品让人自残的相片,或是毒品令人家破人亡的照片等等.这样能更加震撼他们的心灵.)(1)鸦片:罂粟花一罂栗果一鸦片(俗称“大烟”),是从罂粟未成熟的罂粟果中流出的浆汁,风干后成深棕色的膏状物,在解放前有的称鸦片为“福寿膏”.鸦片极易使人染上毒瘾,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2)吗啡:是由鸦片制成的,其麻醉药力是鸦片的10—20倍,能对大脑皮层起抑制作用导致毒瘾.(3)海洛因:俗称“白粉”,是在吗啡中加入化学品制成.海洛因的成瘾性和毒性都比吗啡强4—5倍.长期吸食、注射海洛因,将导致多种严重疾病,甚至死亡.(4)冰毒:无味、透明的结晶体,学名是甲基苯丙胺.有极强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毒性剧烈.能使人精神偏执、行为失控,严重损害人体功能.(5)摇头丸:属于苯丙胺兴奋剂,是由冰毒和其它化学物质组成,服食后会出现摇头晃脑的重复动作,处于幻觉、妄想状态,导致精神分裂、心律不齐等多种疾病.(6)大麻:源于大麻科属植物,主要含有四氢大麻酚,俗称“迷幻烟”.吸食大麻会使人脑功能失调,记忆力受损,心跳过速,免疫力降低.(7)K粉——K粉是氯胺酮的俗称,属于静脉局麻药,临床上用作手术麻醉剂或麻醉诱导剂,具有一定的精神依赖性潜力.近年来在一些歌厅、舞厅等娱乐场所发现了氯胺酮的滥用现象.2001年5月9日,国家药品监督局将氯胺酮列入二类精神药品管理.(8)其它常见的有:可卡因、杜冷丁、氯胺酮(K粉)、三唑化、咖啡因、安钠咖等[阐述]有人认为摇头丸不算毒品,但事实上,这样的能使人产生药物依赖的东西,我们都可以称它们为毒品,摇头丸也不例外.吸毒也不能以轻重来分,不论是哪种毒品,一样可以要人的命.四、吸毒的原因分析[讨论发言]吸毒的原因有哪些?[总结]根据调查,吸毒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1)好奇心驱使在调查报告中占第一位的原因就是“体会感觉”、“抽着玩玩”、“试一试”、“尝新鲜”.这种“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