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忻州古城“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山西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苍翠的群山、明净的水泉和历史悠久的文化。但是美丽的风景总是隐藏在一个秘密的地方,其中许多地方都没有被大规模开发,也不为人所知。在史前文明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生活的痕迹,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晋商的崛起同样造就了昔日的辉煌。“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这首出自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用来描述如今的忻州古城,再合适不过了!在这里,古老悠久的历史和现代文明交融并存。巍巍古城,似乎在向我们展示着这座城市的悠悠历史;活化改造,则延续文脉,一幅文旅富民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忻州古城位于我国山西省忻州市,始建于东汉建安《文化产业》,距今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从建造的体制上看,它很好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智慧和坚强毅力,是华夏民族的灿烂结晶,无价瑰宝。忻州古城以古城内的街坊商业生活形态为创意元素,形成了集文化展示、商业休闲、民俗娱乐、手工创意、民宿体验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现已落成院子600多套,云集上千家商户,可容纳十万人深度游、漫生活。忻州古城独具特色的小吃街、民宿街、文创街、古玩街、夜生活等吸引了大量游客,仅2020年的国庆长假就接待游客70多万。文跻九原雅出秀容在老一辈的忻州人眼里,那些街巷、角亭、庙宇、商铺都是这座古城的魅力所在,也是活力之体现。走进忻州古城,入眼神韵,既有标志性古代之建筑,如明月楼、八座门、三牌楼等;又有现代街巷之繁华,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大街两侧经得起考究的古店铺,好不增添这座古城的文化色彩;而其中掺杂着的古代寺庙点缀其间,更是彰显了古城当时经济的商贸繁盛和人民休闲安逸的社会生活景象。同时也给现在的居民及来访游客,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纵览古城,四门齐开,整个城楼红柱蓝瓦,富丽堂皇,具有很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城墙内两侧,各有砖砌台阶,曲折通上墙顶,站在城门楼广场观赏更是宜人。明月楼又为“凌云楼”“明远楼”。坐落在忻州古城的北城门,建筑的结构方式为砖木形式,四角飞檐,在远处就可以看到二层高挂“凌云楼”匾额,做工精湛,古香古色,气势恢宏。八座门,因其门洞有八个,故作“八座门”。它是从南景贤门南入忻州的古代建筑,正中央为大门洞,方便车辆出入,两旁各开一扇小门,大小门洞之间用墙间隔,布局巧妙,大小相见,各为所用。秀容书院牌楼。讲学授教,从大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院的下院,下院是当年学生的住宿区,古城城楼泰山庙巷由于历史的变迁,现在的下院保留不算完整。走出下院便来到了中院,中院是整个书院的主体,由柏树院、枣树院、槐树院三院组成。各有寓意,柏树院寓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枣树院寓意早出人才;槐树院寓意学子都能有远大胸襟,通过文化知识救世济民。最后就是上院部分了,由“通天衢”牌楼沿坡而上,面积不大,许多九龙岗诗作都是在这里吟赋而成。整个书院的选址和环境也是体现了当时文人雅士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饱经沧桑,但是依旧辉煌,古老的秀容书院把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现代文化载于一体,为后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才文脉。位于东大街的城隍庙,走进去就能看到上方正挂“杨府灵佑侯”的金字大匾,庙宇大殿中正塑有城隍神,只见身披红袍,手中拿有纸扇,在他的两旁站有文武两判官,在大殿左右建有真君殿、救苦殿、丰都殿等。庙宇历史悠久,在明清两朝经历了多次修筑,现在已被忻州七中所占用,用于教书育人。泰山庙巷,因巷子里有一座泰山庙而得名,所以称之为泰山庙巷,又名“东岳庙”。始建于北宋时期,现存文物就只有大殿和西侧的钟楼,颇为可惜。大殿是明代遗构,钟楼则为清代建筑,在南巷口有一水井,也称“管井”,养育了附近的几代居民。在巷北,是一家炉食点心商店,在忻州广为流传。除了泰山庙还有一处财神庙,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整体坐西向东,现存文物建筑有中轴线上的大殿、献殿及两侧的钟楼、北配殿,均为清代遗构。庙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