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三一模考语文试卷-静安区一、文言文(36分)(一)默写与运用(12分)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浣溪沙》)2.乘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行路难》)3.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答谢中书书》)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5.每逢中秋,凡有华人处,最常被吟咏的词恐怕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了,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包含望月怀人的思念,又寄托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6—12题(24分)【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金石录后序(节选)李清照后屏居①乡里十年,仰取俯拾②,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③。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④。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注释】①屏(bǐng)居∶退职闲居。指赵明诚去官后携李清照回到青州故里。②仰取俯拾∶仰头取,低头拾,是说生活俭约。③铅椠(qiàn):书写工具,这里指校勘、刻写。④率∶标准。6.【甲】文中的“鸿儒”指__________。(2分)7.【甲】【乙】两文的主人公都有高雅的爱好,即【甲】文中的“_____,_____”,【乙】文中则指_____________(6分)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1)竭其俸入()(2)反不得饮而起()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夜尽一烛为率。10.对【乙】文中作者和丈夫“甘心老是乡”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们在这里生活可基本做到衣食有余。B.他们对古籍典故的记忆比拼充满乐趣。C.他们都沉醉于勘校、整理古书和文物。D.他们收藏书画的成就远超其他收书家。11.【甲】【乙】两文对我们该如何面对简陋的环境或艰苦的条件都有所启发,请你结合两文的内容,用一个恰当的复句具体阐释自己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34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4分)怎样的“水土”才养人①不久前听了一个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演讲者自然是从正面理解这句话的,我听了之后却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②中国人习惯于将“天”“地”“人”三个字并列,“天”与“地”就是人的“水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高山、没有河流、没有原野、没有草木,我们就无处获取木料、种植粮食、接来饮水,人怎么去生活。“水土”不仅给我们自然的凭靠,也给我们心灵的慰藉,比如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们会产生愉悦之情。□□我们也应该想到,能养人的“水土”必须是好“水土”。如果我们的高山是被地底掏空的,如果我们的河流是被各种工业与生活废水污染了的,如果我们的原野四处撂荒,看不到庄稼,如果我们的草木动不动被连根挖掉,这样的“水土不仅不能养人,还会害人。③________________。假若一个社会人文生态和谐,我们的心灵就会被社会养得活泼开朗;假若一个社会风气不好,大家都视他人为地狱,我们的心灵必然变得偏激。④在我看来,社会的好“水土”至少需要这样几个条件∶第一、社会必须是诚信的;第二,社会必须是善良的;第三,社会必须让我们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华。⑤人不是一座孤岛,必须要跟其他人打交道,社会讲诚信,我们上学不担心拿到假通知,我们做生意不忧虑被敲诈,我们写作可以及时拿到稿费、那么,我们对这个世界就有了信心,社会各种矛盾会大量减少。⑥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都不敢保证没有个别人作恶,但社会的总体必须善良。孩子摔倒了,陌生人扶一把;有人出了车祸,旁观者帮助送一下医院;学生无钱读书、有能力的人捐上一点钱,都不需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