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中学教务处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本学期以“埋头苦干,争先进位”为教学工作的总要求。以“规范教学过程、细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点,切实强化了教学常规工作和教学“五认真”工作,基本完成本学期的工作目标。一、课堂教学管理1.实行了“三项制度”。一是校内教学调研制度。二是行政人员听评课制度。本学期进行了三次听评课活动,每次都材料汇总后,在教职工会上由校长进行点评。三是通报分析制度。针对每次教学调研、行政人员听课和重大考试,及时将情况向全体教师进行了通报分析,针对每次考试,高一、二年级以备课组为单位各进行了二次质量分析会,高三年级则以班级为单位和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质量分析会,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质量跟踪调查,切实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2.保存课堂日志。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课堂日志”了解每周教学趋势。3.强化“五认真”检查。在期中考试期间对全体教师的备课笔记和作业批改情况进行了检查。共检查了172位任课教师的备课笔记和听课笔记,其中优秀备课为39.5%,良好备课为59.3%,合格为1.2%。作业批改优秀占44.0%,良好占55.3%,合格占0.7%。教学后记共3271篇,人均19篇。4.对学生民主进行了评价。在所有学生的参与下,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民主评估。高一平均满意度91.92%,高二平均满意度95.97%,高三平均满意度92.21%,本学期三个年级平均满意度超过90%。针对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教务处应及时组织学生座谈会,全面了解,并与个别教师座谈。二、新课程的实施成立了新课程领导小组、课程管理小组、选题指导小组和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制定了《江苏省昆山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规范了我校新课程的实施。1.培训学习。本学期高一部分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21人次,参加苏州市级培训16人次,参加昆山市培训73人次。通过培训,使高一全体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和实施策略有了认识,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保障。2.学校讨论。在学校新课程领导小组的安排下,教务处和教科处相互配合,成功举办了高一新课程研讨会。这项活动分为两组:文科和理科。教师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新课程理念和实施的看法,达成一定共识,收到良好效果。各备课组内积极探索,一周进行多次备课组活动,做到了人人参与,献计献策,营造了良好的研讨氛围。3.邀请专家共同讨论。利用开放式教学的机会,学校邀请了扬州大学教育科学院的10位专家教授进行指导。专家与教师就新课程进行了面对面、坦诚的交流与讨论,为我校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强大动力。4.逐步开展研究性学习。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高一年级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我们采用集中时段、分步实施的方法。本学期共收集到课题22个,全体学生均选择了自己参与的课题,参与面100%。本学期完成课题的前期工作——开题报告。三、各种考试工作本学期共组织了各类考试11次,共453场次。考前对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考务、考纪的培训,增强了考试的严肃性,对考试过程中出现的违纪现象进行公示制,确保了考试的客观、真实、有效,形成优良的考风、班风和学风。各类考试在总务、德育等处定的协助下均能顺利进行,无一重大错误发生。高中一、二年级有2次月考和4次期中、期末考试;高中三年级组织了四次全考、201x高考和期中、期末考试。高二分为几个班进行全面考试。10月高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合格率98.37%。2022年,江苏省高考一次性通过率为98.7%,有12人不及格。四、对外展示和教学研究1.开放式教学活动。本学期成功举办了以“自主、合作、探索”为主题的开放式教学活动,重点开展(22节课)与全面开放相结合,实现了全体教师的参与,扩大了苏州、昆山二级领导和教学专家的影响力;通过开放式教学,为全体教师提供学习和参与的舞台,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开放式教学,充分发挥“四星”普通高中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功能。在这次开放式教学中,扬州大学教育科学院的10位教授应邀参加了课程的聆听与评价,并与课程管理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评价和相关教师对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2.参加了昆山市“百节优秀课”展示活动。本学期,学校推出了7位二级学科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