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网站路在何方?2004-08-0410:15:00作者:姚亚平摘自:媒体安都三大门户网站据说很早就已经开始盈利了,TOM也上市了,大型的商业门户网站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一系列的上市圈钱、融资扩股都向世人昭示着互联网的第二春来了。中国目前的网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林林总总的商业门户网站,他们中的佼佼者是新浪、搜狐、网易、中华网这几个门户网站,经历了互联网的冬天、泡沫,涉及了网络广告、无线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和企业服务,大都已经开始盈利了;二是专业的新闻网站,这是经国务院新闻办批准授权采访和登载新闻的网站,像千龙网,由于他们摊子小、经营灵活,经过多年的执着追求,终于在网络媒体中树起了牌子,仅靠广告也可以收支平衡;三就是传统媒体的网络版,一般来说,这些网站(有的还不能称其为网站)都是依附在传统媒体的背景之上运作的,大多都沦为平面出版物的鸡肋,都是在白白投钱。现在绝大部分报纸的网站生存状况是这样的,一两个技术人员,再加上一两个负责内容上版整理的编辑;报纸网站是纯粹的报纸网络版,版式按照报纸的版面平搬到网上,页面简单、缺乏层次感,单调且不吸引人;网编的待遇也大都低于平面媒体的同事们,更不用说跟商业网站、专业媒体网站相提并论了;最为关键的是,绝大部分的报纸网站都采取延迟上网的措施以抵消网络对平面的冲击,导致报纸网站的新闻无任何新意可言,完全沦为鸡肋。据笔者分析,新闻网站的盈利从理论上分析(实际情况以下有分析)主要有内容、网络广告、开展线下线下活动、报网结合等等,相比专门的商业新闻网站,报纸网站优势明显,只是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没有得到完全的深度开发。一、内容之困报纸做网站,对于这些报纸人来说是很矛盾的事情,几乎所有的报纸人都不否认网络媒体的优势,大家也都看到了网络媒体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但不可否认直到现在全球网络再掀第二次浪潮的时候,网络媒体的收入仍然远远抵不上平面媒体,除了几大商业门户之外,网络媒体想只依靠信息资讯生活非常之艰难。现在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进入了一个畸形的怪圈——就是内容不值钱,但信息时代最值钱的就应该是信息了,为什么信息会不值钱呢?这都归罪于我们的互联网上没有版权概念。按理说报纸是有采编权的,他们最容易获得第一手的详细信息,从采访到编辑到发布都是报纸的可以整合的资源,但在中国我们所谓的几个大门户网站、专业的新闻网站,却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你的新闻粘贴、复制再发布到他们自己的新闻栏目里面,虽然加上新闻出处,但这个页面的新闻却让他们占了先、浏览这个新闻的受众成了他们的用户、这个新闻页面的广告费却让他们赚了去,这些门户站、商业新闻站在没有付出采访、写作、编辑这些新闻的努力和成本的情况下却获得了无本万利的收益。最为可怜的是很多报纸网站却对商业门户网站、商业新闻网站无成本转载的行为听之任之,甚至于还有的媒体很高兴这些商业门户网、商业新闻网转载了自己的新闻、报道、分析评论,认为这样还可以打出个知名度,殊不知这样做让那些门户网站、商业新闻网站平白无故截流了读者流,无偿利用了信息,增加信息界面赚取了广告费,更为严重的这种听之任之破坏了整个互联网新闻产业的产业链,使这个互联网新闻产业链止步在下面的报纸网站、平面媒体辛辛苦苦地采写新闻报道无法扩大自己的收入和壮大自己的网站,却被握有读者群的上游的商业门户网站、商业新闻网站无偿盗取、据为己有,大赚特赚,自己却无法发展,固步不前,这样能采写的报纸网站、报纸杂志必将因为无法发展而倒闭,而空手套白狼的门户网站、商业新闻网站却可以借这个低成本仍至无成本的“童工”生产出来的利润和吸引的广大的用户群开始自己的新闻采写,这又给了过去给门户提供新闻的报纸网站、平面媒体的在网络新闻的发展雪上加霜。如果互联网真的如此发展,如果没有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中视网等新闻网站,那么新华社是无论如何生存不下去了,因为他只有成本没有产出。互联网门户站,顾名思义就是上网的门户,产生于互联网广泛应用初期,网民们对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一时无法适应,在网络上感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