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成成分及其在膜中的分布2.结构特点——流动性(1)原因: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2)影响因素:主要受温度影响,适当温度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升高,膜的流动性增强,但温度高出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破坏。(3)表现①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②变形虫捕食和运动时伪足的形成;③白细胞吞噬细菌;④胞吞与胞吐;⑤载体对相应物质的转运;⑥受精时细胞的融合过程;⑦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膜的缢裂过程;⑧细胞杂交时的细胞融合(如人鼠细胞融合);⑨兴奋在突触的传递。3.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1)表现: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神经细胞对K+的吸收和对Na+的排出、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小肠的吸收等。(2)原因:遗传性载体种类、数量选择性。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可表示为下图:决定决定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都是对细胞膜的描述,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①区别: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方面的特性,选择透过性体现了细胞膜功能方面的特性,主动运输能充分说明选择透过性。②联系: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相反,如果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细胞可能已经死亡了。1.(2010·姜堰质检)下图是真核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③在细胞膜上都不是静止的B.细胞识别与①有关C.②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D.③的单分子层面积等于该细胞所有膜面积的两倍解析:该图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糖蛋白、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蛋白质、磷脂分子及糖蛋白大多数不是静止不动的;糖蛋白参与细胞识别;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③的单分子层面积等于该细胞细胞膜面积的两倍,因为细胞中除细胞膜外,还有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等生物膜。答案:D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膜的选择透过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物质运输方向高浓度→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是否消耗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ATP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图例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举例O2、CO2、H2O、甘油、乙醇、苯等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2.物质非跨膜运输方式——膜的流动性胞吞(内吞)胞吐(外排)条件细胞摄取或排出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方式原理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物质通过小泡转移,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方向细胞外→内细胞内→外实例变形虫吞食食物颗粒,白细胞吞噬病菌等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3.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3)温度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速率不再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加快时,主要是因为细胞膜上运输该物质的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主动运输还可能受细胞内能量供应的限制。②O2浓度是通过影响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多少来影响主动运输速率的。③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时,运输方式可能不同,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则是主动运输。2.培养液中O2含量对小麦幼苗吸收K+的影响曲线如下:由图可知,小麦幼苗吸收K+的方式是,培养液中O2含量对K+吸收速率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图中段,d点后K+吸收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是。解析:小麦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d点之后限制K+吸收速率的因素是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由图可知,bc段K+吸收速率受培养液O2含量影响最大。答案:主动运输bc细胞膜上K+载体蛋白数量有限某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该过程()A.没有载体参与B.为自由扩散C.为协助扩散D.为主动运输[解析]主动运输的特点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答案]D(1)判断物质运输方式的方法:(2)根据运输方向: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积累K+需消耗能量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