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3二、废水的特点3三、设计依据及原则43.1设计原则43.2设计原则4四、设计处理能力、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54.1设计处理能力54.3设计出水水质5五、工艺方案选择55.1工艺方案选择55.2污泥处理75.3工艺流程75.4工艺特点8六、工程设计8七、工程内容1八、投资估算28.1土建工程投资28.2设备工程投资28.3其他费用28.4总费用合计3九、生产组织及劳动定员39.1生产组织39.2劳动定员39.3人员培训3十、成本分析410.1人工费410.2电费410.3药剂费410.4吨水费用4十一、工程实施进度计划表4煤矿矿井水处理改造工程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项目名称:煤矿矿井水处理改造工程项目规模:3500ma/d项目地址:主管单位: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t/a,该煤矿废水主要来自于矿井排水,井下排水量正常涌水量为125ma/h,最大涌水量达146ma/h,由于该煤矿地下为紫红色、灰白色铝质岩层,局部为紫红色、褐色矿层,该矿井排水含有黄褐色铁矿颗粒和铝矿颗粒,颜色呈黄褐色。目前煤矿废水处理系统仅有三个沉淀池,处理系统不能满足新的环保要求,为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现拟对原有设施升级改造,使废水经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二、废水的特点煤矿矿井排水呈黄褐色,感官性差,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SS)和铁,是典型的无机废水。悬浮物的主要是煤屑、岩粉、粘土等细小颗粒物,尤其是煤粉,其含量为几十到几百毫克/升,特点是悬浮物粒度小、比重轻、沉降速度慢。三、设计依据及原则3.1设计原则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5-2003)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4.《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5.《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5-2003)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9.《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1993)10.《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11.煤矿提供的水质、水量参数3.2设计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和政策,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规范、技术标准,实现废水综合处置与回用的目标,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2)符合城市规划、消防、环保、安全等有关城市建设各方面的要求;充分考察同类水处理的综合技术,在保证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安全处理,不造成二次污染。3)依据工程实际,因地制宜,采用工艺成熟可靠,力求技术先进,确保处置设备和设施安全可靠运行,技术可行,经济合理。4)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规范,使构(建)筑物达到适用、经济、安全的目标,节约占地,美化环境,力求总体设计布局合理四、设计处理能力、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4.1设计处理能力煤矿井下排水量正常涌水量为125m3/h,最大涌水量达146ms/h,本处理系统以最大涌水量设计,处理规模为3500m3/d。4.2设计进水水质表4-1主要污染物浓度单位:mg/L(pH除外)pHCOD石油类SS总铁8.8140.1〜0.14230〜250354.3设计出水水质应甲方及地方环保要求,废水出水水质应达到当地环保要求,出水水质执煤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6-2006)排放准。表4-2处理出水水质标准要求单位:mg/L(pH除外)pHCOD石油类SS总铁6-9505506五、工艺方案选择5.1工艺方案选择煤矿矿井排水呈黄褐色,感官性差,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SS)和铁,是典型的无机废水,一般采用沉淀的方法去除。目前国内常用的处理技术主要有:沉淀、混凝沉淀、混凝沉淀过滤等。沉淀池一般采用絮凝沉淀和自然重力沉淀。絮凝沉淀在水中加入絮凝剂(电介质),当水中的电介质对于胶体双电层所起的作用足以使水中两个胶体颗粒相互碰撞时的相互吸引力克服掉彼此间的斥力和扩散能量时,两个胶体将结合在一起,出现絮凝现象。水中原来比较小的颗粒,通过絮凝形成大的颗粒,便于沉淀。悬浮物在水中沉淀经过四个过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压缩沉淀。最后达到固体含量比较高的污泥,排出池外。重力沉淀与絮凝沉淀相比,不投加絮凝剂,利用水中颗粒物质与水的比重差,自然沉淀分离。按照水流在池内的流态不同,沉淀分为:平流沉淀、竖流沉淀、辐流沉淀。平流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