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板管梁总成设计规范I前言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设计思路14.1材料选择14.2结构设计要点14.2.1管梁钢管的设计24.2.2固定点的分布34.2.3管梁两端安装支架的设计34.2.4管梁中部支架的设计44.2.5转向管柱支架的设计54.2.6管梁前端支架的设计54.2.7管梁其他支架的设计54.3性能要求54.3.1防腐蚀54.3.2模态64.3.3振动6II前言本标准是依据美国、中国、口本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编写而成,供设计参考。仪表板管梁总成设计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仪表板管梁总成设计规范。本标准适用于本标准适用于现有车型和正在开发的所有新车型。2规范性引用文件卜•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口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1]GBU551-2003正面碰撞[2]GB20071侧面碰撞3术语仪表板管梁是仪表板系统内部支撑骨架,但它对仪表板系统强度及外观质量直接相关。4设计思路本标准从实际车型设计出发,归纳总结了仪表板管梁设计的基本思路与要点,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性能要求三大方面进行阐述,对仪表板管梁设计有极好的借鉴,指导作用。4.1材料选择管梁钢管的材料通常采用20号钢材,可选择无缝钢管或有缝钢管。各支架的材料根据支架的厚度而定:如果厚度在1.8mm以内,选用SPCC材料即可:如果厚度在1.8mm以上,则可以视情况选用SPHC的材料。正向设计时选材可根据客户具体要求选择。4.2结构设计要点管梁的设计原则要满足以卜•几点:1.满足整体刚度,在正碰时能有效地防止变形:2.支持转向管柱安装,满足NVH要求:3.支持电器件的安装:-2-4.支持仪表板的固定安装,有效地提高仪表板的强度:5.支持膝盖碰撞保护,能提供一个缓冲吸能的空间:6.支持PAB的固定,为PAB的顺利爆破提供支撑:7.在满足强度、NVH的情况下,最人限度地减重、降本。卜•面具体地描述仪表板管梁的设计。4.2.1管梁钢管的设计在设计之初,首先要确定钢管的外径。钢管有标准钢管和非标准钢管之分,标准钢管可以直接采购,而非标准钢管需要定制,增加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采购难度,所以应尽量选择标准钢管。仪表板管梁通常使用的钢管外径有:35、42、45、50、54、60mm,根据所设计车型的人小合理选择外径尺寸。(如下图所示管梁主体结构)确定钢管的外径尺寸后,接着需要确定中心管的形状。中心管按照成型分为无缝钢管和有缝钢管,按照结构分为直管和弯管。在布置的时候通常都是釆用直管布置,因为直管布置有以卞优势:1.直管公差好控制,不容易产生焊接变形,管梁总成精度高;-3-2.直管对碰撞有利,能有效防止正碰时前I韦I饭金的变形。如果由于空调蒸发器、转向管柱的原因无法按照直管布置,也可以按照弯管布置,但弯管布置存在以下缺点:1.折弯精度不高,难以控制;折弯半径有限,容易产生废料,成本增加;2.弯管折弯后由于应力作用变形很人,直接导致焊接在其上的支架的精度降低,直接导致管梁总成和车身、仪表板匹配的时候产生很多配合问题:3.弯管强度差于直管,不利于正碰。为了避开空调蒸发器、转向管柱的影响,目前设计上亦常见管梁主体由两根管或多根管焊接成型,方向管柱一侧钢管使用人直径以提升管柱模态,副驾驶侧因避开蒸发器等而使用小直径钢管,两管之间通过缩管后二保焊焊接固定,保证精度的同时,亦能局部增大布置空间,不失为较好的管梁设计方案。4.2.2固定点的分布一般管梁与车身固定点在7个或以上:在驾驶侧和乘员侧都要有固定点固定到车身上,管梁两侧端板的固定点至少要各有2个。固定螺栓推荐采用M8或M6,两侧固定点是管梁最主要的安装点。中间支架与车身地板之间至少通过2个M6螺栓连接。如呆管梁有前端固定支架,该支架通过1个M6螺栓和车身前鬧连接。4.2.3管梁两端安装支架的设计一般结构较简单的侧安装支架采用1.5~2.5mm的板材即可。正常情况下,管梁两端支架的固定点都是上下各通过M8或M6螺栓固定在车身上,管梁两端安装支架与车身安装方式可X向安装,也可Y向安装,是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