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护教案//:(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应急救护》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B中学□小学2、学科:应急救护2、课时:3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预习与之相关的内容。4、教师课前准备:活动地点安排、活动器材检查、班级分组工作。一、教学课题知识与技能:1、了解应急救护的基本知识;2、掌握止血的方法、骨折的固定方法、简易担架的制作;3、学会操作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过程与方法:首先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如何对伤员进行止血、包扎、固定以及现场心肺复苏。在介绍完理论知识后,在实验教室,任课老师对相关项目进行逐步的示范教学,在学生初步掌握后,请学生进行实地操作,以检验所学成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社会责任感;2、增强服务社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1、止血包扎的方法;2、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教学难点: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教具准备:1、敷料、绷带等;2、心肺复苏教学的人体模型1-2具。二、教材分析本课程以紧急救护基本技能为探究对象,学生自主实践为内容。在教材的处理上以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心肺复苏等项目为重点教学内容。此外,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相关常识以外,还应掌握救护技能;并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救人和助人,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珍爱生命、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紧急救护是我校人防项目教育课程的活动项目之三、教学对象分析本次教学的主要对象为初中生,这部分学生受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学生享受着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的成果,但对于科技与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还有待深化,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各种情境资料和导学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四、教学策略与手段采用理论教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用实际的真实操作来指导学生,已到达更好的讲授效果。在讲授的同时,也让学生动手,将所学知识用于亲身实践上,以巩固教学成果。五、教学设计说明: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先介绍理论性的知识,是因为只有掌握一定的内容,才不至于在自己亲身实践手忙脚乱,出现许多不必要的错误,这样可以节约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掌握的更好。六、教学活动过程和设计意图:I、导入新课(5分钟)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应急救护师:(把“应急救护”写在黑板上)大家听到应急救护联想到什么内容或者说你认为什么是应急救护生:……师:刚才大家讲的都是应急救护的一部分,那现在老师来给大家总结一下:应急救护是指在突发伤病或者灾害事故现场,在专业人员到达前,为伤病员所采取的初步、及时、有效的救护措施。这些救护措施不仅是对伤病员受伤身体的疾病的初步救护,也包括对伤病员的心理支持。那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应急救护生:……师:二十一世纪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交通运输多样化等因素,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那么如何最大程度降低意外伤亡率呢对公众普及急救技术。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不超过1%。在中学生中接受急救培训的占15.8%。在遭遇意外事件时,多数学生不能自救或为他人提供现场的紧急救助。因此,有必要在中学生中进行有关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为此我校特开展应急救护的实践课程。那到底怎样进行应急救护呢这就是我们今天重点要讲的内容。II、授新课一、理论教学:(40分钟)(一)、止血1、出血的分类(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大动脉出血呈喷射状,数分内可致命。(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长时间出血也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为渗出性出血。2、包扎法(1)环形包扎法(2)螺旋形包扎法(3)“8”字形包扎法(4)回返式包扎法(二)、固定1、骨折的分类(1)闭合性骨折一骨折处皮肤完整,骨折断端与外界不相通。(2)开放性骨折一骨折的断端刺破皮肤,与外界相通。2、骨折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