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新区应急救护知识普及讲座杜敏一、现代救护新概念(一)传统救护与现代救护(二)现代救护的参与者(三)现代救护的内容(四)现代救护的目的(五)现代救护的原则(六)现代救护的步骤二、常见急症的急救处理(一)病情分类(二)休克(三)晕厥(四)急性冠脉综合症三、意外事故的急救处理(一)电击(二)中暑(三)气管异物(四)火灾四、学生群体易发生的意外事故急救处理(一)踩踏(二)食物中毒(三)溺水一、现代救护新概念(一)传统救护与现代救护过去,人们将抢救院外危重急症、意外伤害病人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医护人员身上,这种传统的观念,往往使病人丧失了最佳的抢救时间。·抢救实施者:医护人员(100%)·尽快寻找交通工具——急诊室——医生诊断、处理现在,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现代救护是立足现场的抢救。在院外现有的条件下,“第一目击者”对伤病人实施有效紧急的救护措施,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然后在医疗救护下或运用现代救援服务系统将伤病人迅速送到就近的医疗机构继续进行救治。救命的“黄金时刻”研究表明:•如果在病人发病的4至6分钟内,第一目击者当场为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其复苏的成功率要比等医生到来高5至6倍。人体心脏停跳4至6分钟,大脑就会发生不可逆死亡,因此这4分钟被称作挽救生命的“黄金4分钟”。•在发病的现场,几分钟、十几分钟是抢救危重病人最重要的时刻,我们将其称之为救命的“黄金时刻”。(二)现代救护的参与者•第一目击者:是指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和危重疾病的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包括现场伤病人身边的人(亲属、同事、救援人员、警察、消防员、保安人员、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等),参加过救护培训并获得相关证书,在事发现场利用所学的救护知识、技能救助病人。•第一目击者不是第一个发现事故的人,可能是一人,可能是两人或多人。•专业急救人员到达进行抢救(三)现代救护的内容•现代创伤救护技术除了传统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外,还包括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现场电除颤等心肺复苏术。(四)现代救护的目的•①延长病人生命。创伤病人由于重要脏器损伤及大出血导致休克时,可出现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故在循环骤停时,现场救护要立即实施心肺复苏,维持生命,为医院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②减少出血,防止休克。严重创伤或大血管损伤出血量大,现场救护时要迅速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止血,有效止血是现场救护的基本任务。•③保护伤口。开放性伤口要妥善包扎,减少出血,避免伤口感染,保护深部组织免受进一步损伤。•④固定骨折部位,预防并发症。现场救护要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固定骨折部位,减少骨折端对神经、血管等组织的损伤,同时能缓解疼痛。颈椎骨折如予妥善固定,能防止搬运过程中的脊髓损伤,避免截瘫。•⑤快速转运。用最短的时间将病人安全地转运到就近医院。(五)现代救护的原则•①树立整体意识,重点、全面了解伤情,避免遗漏,注意保护自身和病人的安全。•②先抢救生命,后治伤。•③有出血的包扎顺序一般为头部、胸部、腹部,然后包扎四肢。•④先固定颈部,然后固定四肢。•⑤操作迅速平稳,防止损伤加重。•⑥尽可能做好个人防护。如何正确拨打120•1.拨打120电话时,切勿惊慌,保持镇静,讲话清晰、简练易懂。•2.讲清病人所在的详细地址。如“××区××路×弄×号×室”,尽可能指出附近街道的交汇处或其他显著标志。•3.说清病人的主要病情或伤情,诸如呕血、昏迷或从楼梯上跌下等,使救护人员能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4.提供畅通的联系方式,一旦救护人员找不到病人时,可与呼救人继续联系。•5.突发事件时,说明伤害性质、严重程度、受伤人数。•6.现场所采取的救护措施。•7.挂断电话后,应有人在有明显标志处的社区、住宅门口或农村交叉路口等候,并引导救护车的出入。(六)现代救护(心肺复苏)步骤喂,你怎么了?1、判断意识快来人!这里有人不行了2、呼叫3、救护体位:依现场实际情况将伤员置于心肺复苏体位(仰卧位)、复员卧位(侧卧位),救护人采用救护人体位(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跪贴或立于病人肩、腰部)。4、判断呼吸眼看耳闻一听二看三感觉5、心脏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