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一、劳动价值论一、劳动价值论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劳动产品用来交换用来交换2、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使用价值是由物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就是它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价值共同的质劳动产品凝结着劳动交换价值是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是抽掉了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是劳动的特殊社会形式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3、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与价值规律是体现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简单劳动是不必经过特别训练的劳动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如果部门(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个别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到所在部门平均水平以上,那么,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他就会生产出比别人更多的价值量。商品价值量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价值量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和要求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价值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在供求关系影响下,商品价格围绕价值自发地上下波动表明:价格既不是无限地上涨,也不是无限地下跌,商品价格归根到底要受价值制约;只有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按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才会成为现实。((11)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2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3)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和)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和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4、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交换1只羊的价值表现为2把斧子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通过斧子表现其价值表现价值的材料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主动被动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指商品的价值形式通过许多种商品表现出来1只绵羊1只绵羊=2把斧子=2把斧子=3公斤茶叶=3公斤茶叶=20公斤小麦=20公斤小麦=1分黄金=1分黄金=其它商品=其它商品一般价值形式指一切商品价值都通过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表现出来1只绵羊1只绵羊2把斧子2把斧子3公斤茶叶3公斤茶叶20公斤小麦20公斤小麦1分黄金1分黄金其它商品其它商品=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指一般等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