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咽部疾病第一节急性咽炎是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多见于冬春季节,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本病常为急性鼻炎向下蔓延所致,也有始发于咽部者。[病因]1.病毒感染:多由病毒感染引起,通过飞沫或密切接触而传染。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为主;2.细菌感染:可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及肺炎双球菌等继发感染;3.物理化学因素:如高温、粉尘、烟雾、刺激性气体、嗜烟酒过度、受冷、潮湿、疲劳等。[临床表现]起病较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继有疼痛,吞咽唾液时咽痛往往比进食时更为明显。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和四肢酸痛等。检查:口咽及鼻咽粘膜呈急性弥漫充血,腭弓、悬雍垂水肿,咽后壁淋巴滤泡和咽侧索也见红肿。细菌感染者,间或在淋巴滤泡中央出现黄白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严重者,可累及会厌及杓会厌襞,发生水肿。可引起并发症,如急性中耳炎、鼻炎、鼻窦炎等;病毒性心肌炎;还可引起急性肾炎、风湿热及败血症(A组乙型链球菌)。[诊断]一般不难。注意鉴别: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百日咳等,其前驱症状有类似急性咽炎的症状,以免误诊。此外,如在口腔、咽部、扁桃腺出现假膜坏死,应行血液检查,以排除血液病。若咽痛剧烈但咽部病变轻微者,应常规作间接喉镜检查,以排除急性会厌炎。[治疗]1.一般治疗:多休息、多饮水;2.局部治疗:复方硼砂液漱口、碘含片。3.应用抗病毒药物及抗生素。4.中医中药。第二节慢性咽炎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有时病程很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病因]病因复杂,(一)局部因素:1.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转为慢性。2.患有各种鼻病,长期张口呼吸及鼻涕后流,经常刺激咽部,或受慢性扁桃腺炎等的影响。3.长期烟酒过度,或受粉尘、有害气体的刺激,都可引起本病。(二)全身因素:各种慢性病,如贫血、消化不良、呼吸道慢性炎症、内分泌功能紊乱、糖尿病、维生素缺乏、心血管疾病等引起瘀血性改变、免疫功能低下等都可继发本病。[临床表现]异物感、烧灼感、干痒、空咽时不适感明显、刺激性咳嗽、恶心,咽部痰贴附感,轻重不一。可分为三型:1.慢性单纯性咽炎:粘膜弥漫充血,咽后壁少量淋巴滤泡;2.慢性肥厚性咽炎:粘膜充血,暗红,增厚,淋巴滤泡增生显著,咽侧索充血肥厚;3.慢性萎缩性咽炎与慢性干燥性鼻炎:粘膜干燥,萎缩变薄,颜色苍白多附有结痂,有臭味。[诊断]应慎重考虑,以防漏诊。如食管癌早期、喉癌早期等。另外还有咽异感症等。[治疗]1.病因治疗:提高免疫力,补充维生素,戒烟酒,远离空气污染,毗邻器官疾病治疗2.局部治疗:单纯性:雾化吸入,漱口、理疗;肥厚性:激光、微波、冷冻等治疗增生淋巴滤泡;萎缩性:2%碘甘油涂布,维生素类。3.中医中药:珍黄丸;利咽解毒冲剂;中药泡茶饮。咽梅毒第三节急性扁桃腺炎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往往伴有程度不等的急性咽炎,是一种很常见的咽部疾病。中医称为“乳娥”。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病因]病毒或细菌1.病原菌: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和腺病毒也可引起本病。细菌与病毒混合感染不少见。偶见厌氧菌感染。2.诱因:受凉、潮湿、过度劳累、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刺激、临近病灶等。3.传染性:急性扁桃腺炎有传染性,传染潜伏期约3~4天,为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临床表现]起病急1.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病变轻,多为病毒感染所致,炎症仅限于表面粘膜,陷窝内及实质无明显炎症改变。可有低热、头疼、乏力等,其症状与一般急性咽炎类似。检查可见扁桃体及舌腭弓表面粘膜充血肿胀,扁桃体实质无显著肿大,表面也无渗出物。2.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变重,多为细菌感染所致,炎症进入扁桃体实质,扁桃体明显肿胀,重者可多发小脓肿。局部和全身症状都较重。咽痛剧烈,吞咽困难,常放射至耳部。全身常有恶寒高热,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检查可见扁桃体肿大,周围充血,陷窝口有黄白色脓点。连接脓点可连成假膜,但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于拭去,不留出血创面。下颌角淋巴结肿大。并发症:邻近器官组织炎症:扁桃体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