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海医第10章--肠杆菌科-1VIP免费

海医第10章--肠杆菌科-1_第1页
1/117
海医第10章--肠杆菌科-1_第2页
2/117
海医第10章--肠杆菌科-1_第3页
3/117
主讲人:《中华医学检验全书》主编北华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授李影林2010年10月一、种类肠杆菌科细菌目前已有44个属170多个种。临床上常见的有埃希菌属(Escherichia)沙门菌属(Salmonella)志贺菌属(Shigella)耶尔森菌属(Yersinia)枸橼酸杆菌属(Citrobacter)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肠杆菌属、多源菌属、哈夫尼亚属沙雷菌属(Serratia)变形杆菌属、普罗菲登菌属、摩根菌属肠杆菌科中的其他菌属第一节埃希菌属(Escherichia)蟑螂埃希菌伤口埃希菌赫尔曼埃希菌弗格林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埃希菌属(E.coli)(E.fergusonii)(E.hermannii)(E.vulneris)(E.blattae)不脱胺/凝聚埃希菌。(E.abecarboxylata/agglomerans)代表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学习大肠埃希菌有何意义?1.大肠埃希菌为肠道正常菌群成员。2.又为条件致病菌,引起肠道外感染。3.一些血清型具有致病性。4.环境卫生学和食品卫生学常用作粪便污染的指标。5.用于基因工程研究。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1.G-两端钝圆的中等大小的短杆菌。2.周鞭毛,无芽胞,电镜观察有周身菌毛。菌毛:普通菌毛、性菌毛3.某些菌株有包膜(K)。4.培养初期或分泌物中可形成球形。1.对营养要求不高,自身合成能力很强。2.兼性厌O215~45℃均可发育,最适温度37℃,最适pH7.4~7.6。3.在普通琼脂上可形成光滑、湿润、灰白色半透明、凸起、边缘整齐中等大小(2~3mm)的菌落。4.在血平板上生长更佳,某些菌株(溶血性菌株)可产生β溶血。(二)培养特点(1)SSA—指示剂为中性红,分解乳糖产酸的细菌(大肠埃希菌)呈红色菌落(2)中国蓝大肠埃希菌分解乳糖产酸形成大而浑浊的蓝色菌落,其他不分解乳糖的肠道菌为透明淡红色菌落。5.在肠道选择性培养基上,因能分解乳糖产酸,使指示剂变色形成有色菌落。(三)生化反应1.可分解多种糖(醇)类葡、乳、麦、甘⊕对蔗糖、卫矛醇、棉子糖、鼠李糖则因菌株而异。2.IMVC—为++--。3.尿素酶、苯丙氨酸、丙二酸盐-。4.克氏双糖铁⊕/⊕IMVCIMVC++----++(四)Ag构造复杂主要有O、H、K三种Ag1.O-Ag本质—是细菌细胞壁的成分,其化学组成是脂多糖组成—其分子由3部分组成:①特异性多糖()是重复结构的多糖链,位于核心多糖的最外层②核心多糖—肠杆菌科各属核心多糖是相同的③脂类—在核心多糖的内侧,是内毒素的毒性成分O-AgA2.H-Ag⑴本质—其化学组成为鞭毛蛋白⑵性质—不耐热⑶其特异性取决于多肽链排列顺序和空间构型3.K-Ag⑴本质—化学成分是多糖⑵性质⑶细菌的种类不同,其名称也不同E.coli-K-AgS.typhi不耐热的作用与相应故可阻断周围因其包绕.bAbAgO,AgO.a区别点LAB①破坏其本身的可凝集性100℃1h120℃2.5h100℃1h②破坏其抑制O血清的凝集100℃1h120℃2.5h100℃1h③与抗体结合力的破坏100℃1h121℃2.5h不破坏100℃2.5h不破坏④抗原性破坏100℃1h120℃2h100℃1h⑤本质菌毛抗原荚膜荚膜抗原表示法:上述3种抗原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其型别按O:K:H例如:O111:K58:H2简写:O111:58:2O86:B7:H3简写:O86:7:3ViAg(五)抵抗力不强1.10g/L石炭酸15~30min被杀死;2.加热60℃10min即死;3.对酸敏感二、致病性(一)致病物质1.黏附素使细菌紧密黏附于肠道泌尿道细胞上,避免尿液的冲刷和肠蠕动排除。⑴特点:具有高度的特异性①定植抗原Ⅰ、Ⅱ、Ⅲ(CFA/Ⅰ、CFA/Ⅱ、CFA/Ⅲ)②集聚黏附菌毛Ⅰ和Ⅲ(AAF/Ⅰ、AAF/Ⅲ)③束形成菌毛(bundleformingpili,Bfp)⑵种类④紧密黏附素(intimin)⑤P菌毛⑥侵袭质粒抗原(invasionplasmidantigen,Ipa)蛋白⑦Dr菌毛(1)志贺毒素Ⅰ和Ⅱ(Shigatoxins,Stx-Ⅰ,Stx-Ⅱ)(2)耐热肠毒素a和b(heatstableenterotoxin,STa,STb)(3)不耐热肠毒素Ⅰ和Ⅱ(heatlabileenterotoxin,LT-Ⅰ,LT-Ⅱ)(4)溶血素A2.外毒素(1)志贺毒素Ⅰ和Ⅱ(Shigatoxins,Stx-Ⅰ,Stx-Ⅱ)①产生菌株及作用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E.coli,EHEC)可表达志贺毒素,引起上皮细胞微绒毛的破坏。②性质Stx-Ⅰ与志贺菌产生的志贺毒素基本相同。Stx-Ⅱ则有60%的同源。两型毒素均由溶原性噬菌体介导。③结构及作用A亚单位可裂解60S核糖体亚单位的28SrRNA阻止与氨酰tRNA的结合,终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海医第10章--肠杆菌科-1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