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导论皮肤的结构(重点掌握)皮肤的功能(自学)皮肤病的症状学及诊断学(重点掌握)皮肤性病实验室技术(自学)皮肤病的治疗(重点掌握)皮肤的保健及皮肤病的辅助治疗与预防(自学)总论第一章皮肤性病学导论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皮肤性病学包括皮肤病学和性病学,二者都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内容•皮肤病学研究皮肤及附属器和各种与之相关疾病的科学包括:皮肤和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皮肤和附属器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性病学研究性传播疾病包括:各种性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皮肤性病学的发展史历史悠久但长期发展缓慢,近年来突飞猛进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强调皮损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直观性强学习方法重视感性认知过程,注重临床实践和积累第二章皮肤的结构概况•面积:成人约1.5~2.0m2,新生儿约0.21m2•重量: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厚度:约0.5~4mm(除皮下组织)与年龄、性别、职业有关,人体不同部位其厚度不同:最厚:掌跖;最薄:眼睑,外阴,乳房•颜色:由皮肤色素、厚薄、血管而决定;因人种、年龄、性别、部位而不同。•皮纹:由于真皮中纤维束的排列和牵拉所致,皮肤表面有许多纹理,隆起者称皮嵴,皮嵴间的凹陷称皮沟。指(趾)末端屈面的皮沟、皮嵴呈涡纹状,特称指(趾)纹。指纹受遗传因素决定,其形状人人不同,故指纹常作为医学和法医学诊断及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毛发表皮皮肤附属器皮脂腺皮肤EpidermisAppendages汗腺skin真皮甲Dermis皮肤血管、淋巴管皮下组织Bloodvessels,LymperSubcutis肌肉、神经Muscles,Nerves来源:复层鳞状上皮组成: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eratinocyte黑素细胞melanocytemelanocyte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Langerhanscellell麦克尔细胞MerkelcellMerkelcell表皮EpidermisEpidermis角质形成细胞•来源外胚层•分布表皮主要构成细胞•占表皮细胞80%以上•分层根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分为5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基底层basalcelllayer是表皮的最下层,主要细胞为基底细胞,正常情况下约50%的基底细胞可进入分裂相,产生新生表皮细胞,故也称生发层。表皮通过时间(表皮更替时间):是指从基底细胞移行到角质层表面而脱落所需的时间。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有一定的规律性,每日大约有10%的细胞进行核分裂活动,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最上部约需14天,再从颗粒层最上部移行至角质层表面而脱落需14天,共约28天。表皮内其它细胞来源外胚层神经嵴分布广泛基底层、毛囊、粘膜、视网膜较多作用遮挡和反射光线保护深部组织黑素细胞Melanocyte来源骨髓及脾分布基底层以上的表皮及毛囊上皮性质免疫活性细胞,有多种表面标记作用吞噬吞饮摄取抗原呈递等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形态具有短指状突的细胞分布基底层细胞之间作用形成Merkelcell-轴索复合物,能感受触觉麦克尔细胞Merkelcell角质形成细胞间及其与真皮间的连接桥粒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半桥粒连接基底层和基底膜带基底膜带basementmembranezoneBMZ连接表皮和真皮真皮(dermis)由中胚叶分化而来,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两层之间无明显界限,乳头层靠近表皮,网状层靠近皮下脂肪层。区别是乳头层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游离神经末梢,所含纤维较细。网状层含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皮肤附属器等结构,所含纤维较粗大。真皮的组成胶原纤维(交织成网,韧性大,抗牵拉)纤维网状纤维(未成熟的胶原)弹力纤维(维持皮肤的弹性)真皮基质无定形均匀物质,主要成分是粘多糖,(填充、支架作用;物质交换作用)成纤维细胞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等皮下组织(subcutanioustissue)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皮肤附属器皮肤附属器由表皮衍生而来,包括:毛发及毛囊、皮脂腺、小汗腺、大汗腺(顶泌汗腺)、指(趾)甲等。毛发及毛囊•毛发长毛(头发、胡须、阴毛、腋毛等)短毛(眉毛、睫毛、鼻毛、外耳道毛)毳毛(面、颈、躯干、四肢等处的体毛)•无毛部位:指趾末节伸侧、掌跖、乳头、唇红、龟头、包皮内侧、大阴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