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肺结核本章重点掌握肺结核分型、各型结核的影像表现特点。熟悉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在结核诊断中的作用;结核与炎症、慢性肺炎及肺癌的鉴别诊断。了解不常见结核的特点。肺结核影像检查在结核防治过程中的作用:X线检查做为普查手段发现病变。确定诊断、明确类型、帮助临床分期。观察动态变化、判定疗效。CT对平片不能发现的病灶、诊断分期困难的病变以及在与周边型肺癌的鉴别方面,有独到的作用。肺结核—病理改变及演变基本病理改变:渗出性病变增殖性病变变质性病变肺结核—病理改变及演变病理演变:干酪样坏死:渗出凝固性坏死液化和空洞形成:液化坏死空洞。结核的愈合:消散:纤维化:钙化:肺结核—临床表现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局部症状:咳嗽、胸痛、咯血。全身中毒症状: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及盗汗。伴随肺外症状:相应部位临床表现。在肺结核的诊断方面应重视与结核病人的接触史。痰中找到结核菌或痰培养阳性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结核性病变是诊断肺结核可靠的根据。结核菌素反应阳性对于小儿肺结核诊断有价值。易感人群:对结核菌无免疫力;有些活动性肺结核与糖尿病有关系,因此询问有关糖尿病史有助于肺结核的诊断肺结核—临床分期进展期:新发现活动性病变;病变较前增大增多;新出现空洞或空洞增大;痰内结核菌阳性。以上任意一项都属进展期。肺结核—临床分期好转期:病变较前缩小;空洞闭合或缩小;痰菌转阴连续3个月,每月至少一次涂片或集菌法检查。稳定期:病变无活动,空洞闭合,痰菌连续6个月以上阴性;空洞仍存在,痰菌连续阴性一年以上。属于临床治愈。再2年,连续阴性,则为临床痊愈。肺结核—临床分型(1998年)Ⅰ型:原发型肺结核Ⅱ型:血型播散型肺结核Ⅲ型:继发型肺结核Ⅳ型:结核性胸膜炎Ⅴ型:其他肺外结核病肺结核—影像表现原发型肺结核:原发综合征:肺野内圆形或片状模糊影,多位于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肺内原发灶、结核性淋巴管炎、纵隔淋巴结形成哑铃状。结合临床与炎症鉴别胸内淋巴结结核: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右侧气管旁淋巴结增大多见。原发肺结核—胸内淋巴结结核肺结核—影像表现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三均匀”–大小、密度、分布亚急性或慢性~:“三不均匀”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亚急性血行播散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空洞结核球干酪样肺炎肺结核—影像表现浸润型肺结核:属继发性多发生于两肺尖及锁骨上下区、下叶背段可见斑片或云絮样模糊影,肺内可见播散灶结核空洞性病变:肺野内规则或不规则空洞,周围可见索条、新旧不一播散灶,。纤维化可造成肺门移位肺结核—影像表现继发型肺结核:结核球: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多为2—3cm,密度较均、内可见钙化,周边可见卫星灶,内部坏死引流形成空洞干酪性肺炎:肺叶、肺段分布为主的斑片影,密度不均,同侧肺野或对侧可见支气管播散,需要与肺炎鉴别。干酪样肺炎,肺内播散肺结核—影像表现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一个肺野或两个肺野广泛的纤维索条病变同侧或对侧可见斑片状及结节状病灶纵隔向患侧移位无病变区呈代偿性肺气肿合并肺心病肺结核—影像表现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干性胸膜炎:无渗液:听诊可闻及胸膜摩擦音影像:胸部可无异常表现患侧膈肌运动受限;膈肋角变钝肺结核—影像表现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游离性少量胸腔积液;中等量至大量胸腔积液;局限性积液:“肺底积液”、“胸壁包裹积液”、“叶间积液”。并发支气管胸膜瘘时,出现液气胸及包裹性液气胸。晚期出现胸膜肥厚、粘连、钙化。不常见肺结核的影像表现直径大于4cm以上的结核瘤:多灶融合可有分叶(40%);胸膜粘连带(18%)、“卫星灶”、“病灶内部密度”—不均、钙化。CT、HRCT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帮助。需与肺癌鉴别:>4cm周边癌常见;卫星灶、内部钙化、溶解区;发生在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也有一定参考意义不常见肺结核的影像表现肺段、肺叶阴影:多见于上叶尖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