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小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及原因分析牛利娜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经常写错别字,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写错别字现象较多,而学生写错别字有以下几种情况:1、第一种是增减笔画:如“候”学生经常少写一竖,而“武”学生有经常会多写一撇。2、第二种是改变结构,如把左右结构的“落”写成上下结构。3、第三种是改变局部,如把“游”写成三点水加放。4、音同而形、义不同的字,学生容易写错,如把“汗水”写成“汉水”。5、音形相近而字义不同的字,如把“亲人”写成“辛人”。6、形近而音义不同的形近字,如“刻、该、孩”三字经常有学生混用,再如“渴、喝”学生在书写运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混用现象。低年级小学生为什么容易写错别字呢?我想大概有以下几方面:1、知觉的分化水平低,感知事物的特征不够精细,比较笼统,对学习抽象的文字缺乏感性材料。因此,在识记生字时,往往只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对于字体精细部分却忽略了,写出了形近别字。如识写“拔”与“拨”、“今”与“令”等形近字时常混淆。2、教师的刻意提醒。有时教师的刻意提醒所产生的强信息在学生的意识中反而形成了不明确的、模糊的、肤浅的表象。如识记“武”字时,教师提醒小朋友注意斜勾上不能加“撇”,而在学生的意识中,“加撇”便成了强刺激,至于是“能”还是“不能”反而变得不明确,有的认为是要加撇,有的认为是不要加撇3、学生自身的原因(1)粗心。现在的孩子生活好,活泼好动,坐不住,心不稳,注意力就特别容易转移,观察、感知事物浮光掠影,粗枝大叶,不求准确,这对于学习那些区别细微的汉字十分不利,一不小心就会出错。比如,常有学生把“已经”写成“己经”。(2)学生惰性大,随意而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每当遇到不会的字词不查字典,不问老师同学,随意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结果写了错别字。(3)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就要求学生必须认认真真。但是有些学生,即使是抄写,也达不到完整无误的境地,由此可见他们学习习惯甚差。(4)对字词本身的理解存在问题。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多数错别字,在老师看来根本就不应该出现,但实实在在地出现了。有些错别字可能是马虎粗心造成的但更多的是对字词本身的理解存在问题。这需要语文老师们多下功夫,细心指点4、与学生的写字状态和环境有关。有的小学生可能经常处在一些嘈杂的环境中,养成了不专心或东张西望等不良习惯。他们写字时往往是手中在抄,脑中却在想其他的事。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同一作业中,以不同的写法来写同一个字,前面一个写得很好,后面却冒出一个错别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