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工程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应急处置技术方法包括。应急调查、工程勘察、分析评价、应急监测、应急防控。1、应急调查包括资料调用、地面调查。首先根据灾害发生点,在管道工程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数据库或gis信息系统中查找灾害发生点的土层厚度、性质、结构,下伏基岩的岩性、控制性钻孔资料,已有灾害点的分布及地下水的动态。其次开展现场地面调查,调查要点是:①调查、核实灾害发生时间、地点、对管道的影响程度,查明灾害规模、潜在的威胁和影响范围及成因和诱发因素。②组织灾情监测,实时掌握灾情动态,及时分析、预测灾害发展趋势。③随时根据灾情变化提出应急防范对策、措施并上报。2、工程勘察包括工程物探、工程钻探。工程钻探主要适用于较大级以上的岩溶塌陷灾害,特别是50米范围内无钻探资料的灾害点,应查明土层厚度、结构、性质,下伏岩溶发育程度,地下水的埋深等。工程物探,主要方法是地质雷达,首先采用100m天线进行浅部4米以内的隐伏土洞扫描,保证附近的地面安全,其次根据场地的情况,条件较好时可采用20m~100m天线扫描深部的土洞及岩溶溶洞、裂隙等。3、分析评价地质分析:根据基础地质资料、监测资料进行成因分析,确定影响范围、发展趋势。专家分析:包括地质、管道设计方面的专家进行现场会商或远程会商,是应急处置决策的主要技术依据。4、应急监测简易监测:塌陷坑的扩展,沉降宽度的变化,可用埋桩法或埋钉法。专业监测:地下水动态、降雨量、地表变形等。5、应急防控第1页共17页应急防护:及时回填塌陷坑或停止诱发的人类、工程活动。应急治理:采用跨,灌浆等处理措施。第二篇:20XX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总结(最终版)XX县区20XX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总结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效提高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事件的水平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为我区今后的防灾应急避险工作提供经验,我区于20XX年4月日在阳圩镇昂里村举行了一次大规模地质灾害防灾应急演练,演练持续小时,整个演练过程组织严密、衔接合理、严肃认真、井然有序,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大大超过了预期演练目的。一、领导重视,准备充分本次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应急演练活动,得到了局班子成员的高度重视,局党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防灾应急演练的相关事项,指派了分管领导和专业人员负责演练的组织、协调和准备工作,选择既有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综合特点,又是市、区两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地质灾害隐患重点监控目标的昂里村作为防灾应急演练实施地点。并将演练定格在灾前疏散转移避险的基准点上。同时,将演练设想及时向区委、区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得到了区领导的关注和帮助,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副区长亲自牵头,组织政府办、国土资源局、阳圩镇政府、教育局、公安局、交警队、广电局、卫生局、气象局、中医院、阳圩镇卫生院等部门和单位,成立了“阳圩镇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应急演练指挥部”,并设立了办公室、演练实施组、治安交通保障组、医疗卫生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等五个工作保障组室。为使演练方案更具实际意义,办公室工作人员多次到实地调查,结合现场实际编排演练场景和演练行动方案,每个容易发生拥挤和踩踏的关键部位,都在现场细化行动动作,以确保演练安全,力求现场地形特点与演练有机融合。二、精心策划,组织得力为了使演练既符合单个隐患点防灾应急疏散避险要求,又能使之成为全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要隐患区灾前避险的典范。第2页共17页我局在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应急演练方案时,将防火灾、防踩踏等应急演练内容和演练采取的形式、参演人员、参演车辆运行停放、观摩人员及演练实施地区的防灾宣传、演练道具的布置、天气的影响以及模拟受1伤人员的救援和可能在演练过程真实出现的伤病救治等演练细节都予以充分考虑,制订出明确具体的演练总体方案,方案出台后,演练指挥部指挥长副区长在月日亲自召开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在安排布置演练工作的同时,就演练方案也征求了意见,演练方案进一步完善后,我局又先期组织了多次预演,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