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教学设计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3.菱形一、课题:菱形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4.3三、教学任务分析:知识目标:1.理解菱形的定义及其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2.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判别条件的过程,了解菱形的现实应用。能力训练:1.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进一步了解和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2.在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究习惯。情感态度目标:1.进一步理解“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体会类比的方法。2.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初步的审美意识,体会数学美。四、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菱形》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别之后,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这一节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矩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又为九年级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奠定基础。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别方法。教学难点:菱形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的综合应用。五、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活动。构建“以问题研究和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课堂学习环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六、教学过程:(一)设情境问题,引入课题展示一个衣帽架,这个衣帽架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顺势给出菱形的定义,进入主题)我们把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菱形。(二)讲授新课1、根据活动衣架所反映出的图形的特点,请学生尝试给菱形下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探究下列问题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1)图中有哪些线段是相等的?哪些角是相等的?(2)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3)两条对角线ac,bd有什么特定的位置关系?(同学们讨论分析回答)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归纳出菱形的性质:因为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除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平行四边形所没有的特殊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从对称的角度对菱形进行再认识:提问: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那么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这两条对称轴是菱形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两条对称轴互相垂直.)4、请学生利用折纸、剪切的方法剪出一个菱形纸片,并说明这么做的理由。-----(组内讨论、合作完成、全班交流)。刚才通过折纸、剪切,得到了菱形,你能归纳一下菱形的判别方法吗?分组讨论,然后总结:菱形的判别方法:1.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三)例题讲解[例1]如下图,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ab=,ao=2,ob=1.(1)ac,b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四边形abcd是菱形吗?为什么?(师生共析、学生板书、集体纠错)(四)小结本节课我们探讨了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别方法,我们来共同总结一下: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性质:边:四条边都相等角: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的判别可以从以下两条线梳理:在已知图形是四边形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四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得到菱形。在已知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可以从边或对角线上加强条件得到菱形。(五)布置作业:课本习题4.51,2七、点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在“引入环节”的教学设计上,较好地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等新的教学理念;二是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始终关注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课程教材的素材选取上,这篇教学设计比较强调“现实的、有丰富数学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知识,关注学生的抽象过程,即关注在物体形状的认识方面学生如何正确地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以问题串的形式,通过学生分析、主动探究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