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差生的转化砀山机关小学杨玲在教师教学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数学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怎样做好这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首先:分析小学数学差生的形成原因。要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就必须了解差生。要深入了解造成这些学生落后的原因。1.兴趣不浓。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周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差生在学习数学的许多方面产生障碍,再加上学习数学本身是枯燥的,或由于自身的智力问题,因而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安排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头脑,总是漫不经心。2。学法不当。古人云: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差生在这方面就是缺乏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差生很努力,但就是不得法,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会触类旁通。3。家教不足。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别的重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负心、目标性。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差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差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4。遇难不究。差生往往表现在缺乏有效的复习和预习,甚至不复习和预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再好的记性,再好的头脑也需要勤操练。预习时遇到一点难题就不想探究,不把问题列举出来,打些小问号,做些小笔记,总有一种依附教师的想法,怕吃苦,怕动脑。长此以往,形不成自己奇特的思考方法,以后的学习也很被动。5。贪玩好动。一般来说,差生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把持能力差,这是由小学生的年纪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6。师生关系不和。差生一般来说不受教师们的欢迎,主要受测验,竞争等影响,认为拖后腿,导致教师上课不再让差生发言,有时甚至产生言语、动作的冲撞等情况。因此差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你看不起我,你的数学课上得再生动,再好,我也不听,这主要是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所致。其次: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数学学科的严密逻辑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会造成有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屡屡失败,没有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常常以失败者的心态迎接新知识的学习。久而久之,使之缺乏自信心,如果再遇到老师的歧视、讽剌、挖苦等,还会伤害其自尊心。因此平时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帮学生树立自信心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1。帮助差生树立自信心。差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以失败者的心态去学习,学习无兴趣、态度消极。因此在学习内容的检测中,对差生要有意识地出一些容易的题目,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感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当然,考试内容也要随着这些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而适当加大难度,从而使学生在“小成功”的过程中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为“大成功”打下基础,最终实现差生转化的目的。2.保护差生的自尊心。差生因为学习有困难、数学成绩差,甚至有时作业不能按时、独立完成等,因此就认为自己比别人笨。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耐心地反复疏导,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随时矫正学习方法,从而保护其自尊心,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内驱力。第三: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1.适当降低知识起点。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意适当降低知识起点,让差生也能跨进新知识的门槛,感到自己能学会。在给学生上新课时,把知识的“度”放缓一些,对知识点少发挥、少加深,让差生吃透教材的内容和掌握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主。在练习中补充一些综合性题让成绩好的学生吃“饱”,而对差生不作要求。对有的知识点,也可以放在章节、单元复习或总复习中加深和拓宽。2.分散难点,化难为易。我在进行教学时,尽可能使差生感到易学,同时,我做到想方设法把难的东西变得容易一些,把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一些使他们容易接受。把差生看来是难的知识变为他们容易理解、消化的知识,学习兴趣也就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3.狠抓基础知识。学生学习数学,最基本的就是计算要过关。学生的计算过关,就完成了数学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