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乡土花草遇上美学,开启体验新经济李关平/文导读:在新型城镇化、审美社会与体验经济的到来,乡土花草的春天来了,在城市绿化、乡村景观、自然教育与园艺养生等方面的应用美学价值日益彰显,美学体验也将助力乡土花草产业向日常生活消费领域深度发展。一、乡土花草迎来它的“美学时代”在新常态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经历中调整的阵痛,换种眼光,也将迎来新生的机会,花卉园艺这个行业就正在经历这样的转型。社会生活潮流及商业逻辑的变化,正在日益彰显花卉园艺的美学蜕变,正日益从城市美学走向社区美学,从规则美学走向自然美学,“乡土”、“经济”、“体验”正成为关键性的美学词汇。花卉园艺不再是一个景观的产业,而日益变成一种生活化、社交化、体验化的生活消费产业,园艺消费、园艺科普、园艺培训乃至园艺疗法等新业态形态随之蓬勃发展,进一步塑造着人们的审美生活。行业的变迁背后的根本动因在于社会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变化。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城镇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接踵而至的是喧嚣的都市、拥挤的人群、污染的环境、以及生活空间的萎缩,这些因素促使人们憧憬和追求品质生活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而这种追求,源于美的生活环境营造,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从公共空间到街道社区,从办公室到办公区、甚至到家庭空间,至上而下、由里到外。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城市绿化,乡土花卉园艺作为生活环境营造的重要方式,渐成为社会性需求。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的提出,以及近几年城郊旅游、乡村旅游的火热发展,花卉园艺不仅仅作为一种产业类型成为乡镇地区的宠爱,同样也成为乡镇社会空间环境改造优化的最佳选择,而且处在城郊地区的景区、度假村、酒店、民宿等为了吸引留住游客无不在环境营造上苦下功夫,乡村环境美化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从行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存的时代要求来看,消费者主权时代的来临,一切都在品牌化,一切都在社会化,一切都在体验化,一切都在审美化。行业同质化竞争的压力,让很多企业都在产品、品牌、营销方面投入了更大的精力与期待,使乡土花草也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了一种“乡土美学”的价值亮点,突破单纯以技术、产品、功能为维度的企业竞争模式。二、乡土+“美学”的化学反应相对于外来植物的侵入性担心,乡土花草作为野生园艺植物资源,其研究和市场开发在花卉园艺业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大量的野生花草正在实现量产化的人工栽培和园艺应用。其一,乡土花草在城市绿化的广泛应用。在经历了高速化、大跃进的城市化妆运动之后,越来越多的地方对这种高成本、高管理、不人性化的绿化方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质疑,乡土花草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果佳,节水、零成本,防风、防沙、固土、蓄水、保湿、净化空气等优秀品质,尤其是在建设管理、景观营造方面所具有的成本优势,使其成为近些年城市绿化与生态环境营造的热选,在景观配置、生态修复等方面运用尤广。其二,乡土花草在乡村景观的设计需求。大家总是抱怨中国乡村生活环境脏乱差,除了加强村民素质及卫生习惯的培养外,最立竿见影的效果莫过于通过乡土花草的画龙点睛,可谓一美遮百丑。本土性的野花、野草,是最自然,最和谐和最便宜的美景,我们已看到很多的乡建案例,通过对乡村生态及农林景观的稍加整饬,就完全变得干净、浪漫,并充满调调。因此,无论是旅游规划、景观设计还是生态修复等行业,在涉及乡村景观营造的项目中,大家越来越喜欢利用乡土花草作为主要的环境提升元素。其三,乡土花草在修学旅游的教育价值。乡土花卉因其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天然性联系,在这个越来越城市化的时代被赋予一种回归自然、回归乡土、回归本真的教育价值。尤其是面向中国中小学生的成长问题时,以乡土花草为载体的自然教育、乡土教育、第二课堂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可以说,在旅游休闲热的带动下,围绕乡野的自然教育、农业教育等新型业态兴起,乡土花草因其乡土性与自然性,成为了修学旅游的重要内容。其四,乡土花草在养生旅游的理疗价值。乡土花草因其跟当地的自然、气候、特产具有很强的内在关联性,可以说,一方花草,也具备养一方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