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文是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主题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通过介绍近几年流行受宠的饰物中国结,表达了中华儿女“同根生”与“心连心”凝聚的浓情。中国结已经成为我们向世界传递祥和和喜庆的象征,在这个小小的中国结流行的现象背后,体现的是炎黄子孙强大的凝聚力。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结的含义,理解中国结的寓意。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2、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设计理念:由猜谜揭题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的学习,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使自己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本课的关键就在于理解中国结的寓意和正确理解课文中的“头”的含义,这时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总结,而且要在交流中提出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是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真正的实践者,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学过程:一、猜谜揭题: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打一物,请同学们猜一猜。一缕红丝线,交错结龙凤,心似双丝网,中有干干结。(打一饰物)出示:中国结,然后板书:中国结解题:中国结的“结”的绞丝旁代表丝线,“吉”字则代表中国结是吉祥美好的象征,漫长的文化积淀使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色,近几年来特别流行,几乎成了家家户户喜爱的一种饰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中国结的课文。【设计意图:通过猜谜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人们为什么喜欢中国结?2、它的样子?作用?历史?特点?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学习第二自然段:A、从哪里可以看出中国结特别受宠?板书:受宠,一边读,一边把中国结受喜爱的句子画出来。B、从“到处”、“装点”可以了解到什么?应该怎么读?【设计意图: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体现学生主体性。】2、出示第二自然段,齐声朗读。3、过渡:第三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描写了中国结鲜红、美丽、典雅的外观造型呢?四、学习3自然段。(一)感受中国结的外形:1、指名读有关句子。生:一根根红色的丝绳,经他们的巧妙编结,成了巧夺天工的工艺品。假如再配以各种饰品,如鱼,如古钱,如十二生肖,那更是变化无穷,令人叹为观止。师: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结的大千世界领略中国结的风韵吧。2、观课件感受外形的美。生(每变换一张图片,他们就情不自禁发出“啊”的惊叹声)【设计意图: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勾勒出了中国结巧夺天工、变化无穷的外观造型,这段话并没有对其进行具体细致地刻画,假如仅仅停留在对语言文字的分析上,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这时,适时利用电教资源,展示出中国结那一幅幅多姿多彩、风情万种的图片,并配以轻快悠扬的民间音乐,对学生视觉和听觉形成冲击,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结的精妙与多变,激发了他们对中国结的喜爱之情。】3、老师随机引导学生理解“巧夺天工、变化无穷、叹为观止”的意思。板书。师:听到大家那一声声惊叹,我很想知道是为什么?生:我感到中国艺人编织的中国结非常精致,中间还有“吉祥”等字。师:是的,一根根红色的丝绳经民间艺人的一缠、一绕、一绾、一拉、一穿、一结(边说边以手势作动作示范),编成的中国结简直比天然的饰品更为精致,这就叫——生:巧夺天工。生:我觉得中国结真多!师:大家看了这么多图片,看到过一样的吗?(生摇头)用句中的一个词来说,中国结的外形真是——生:变化无穷。师:看到中国结那巧夺天工、变化无穷的外观造型,真令人大家——生:叹为观止。【设计意图:通过看到的具体图片的直观感受,加上老师示范手势的生动演绎,那么学生对句中“巧夺天工、变化无穷、叹为观止”几词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这种真实真切的体会为下面的朗读也奠定了感情基础。】4、指导朗读。5、回读:“特别受宠”。(二)领悟中国结的寓意:1、过渡:从第三自然段看,令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