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大气与海洋第八章:大气与海洋第一节:地球大气的平均状态第一节:地球大气的平均状态一、地球大气的成分定常成分定常成分可变成分可变成分氮氮水汽水汽氧氧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氩氩臭氧臭氧氖氖碳的化合物碳的化合物氪氪氮的化合物氮的化合物氙氙硫的化合物硫的化合物氦氦多集中在20km一下通常称不含水汽的空气为干空气,也成为干洁大气,称含有水汽的空气为湿空气主要集中在10~40km高度处二、地球大气的铅直分层三、气象要素(一)气温(二)气压冬夏季海上和陆上的主要气压系统冬季冬季夏季夏季陆地(冷陆地(冷源)源)海洋(热海洋(热源)源)陆地(热陆地(热源)源)海洋(冷海洋(冷源)源)北北半半球球温温带带高压(蒙古高压(蒙古高压、北美高压、北美高压)高压)高压强大、高压强大、范围广范围广低压(阿留低压(阿留申低压、冰申低压、冰岛低压)岛低压)低压强、范低压强、范围广围广较弱的热低较弱的热低压压低压(阿留低压(阿留申低压、冰申低压、冰岛低压)岛低压)低压减弱、低压减弱、范围缩小范围缩小副副热热带带高压高压(比温带的(比温带的强度弱)强度弱)高压(夏威高压(夏威夷高压、亚夷高压、亚速尔高压)速尔高压)强度较弱、强度较弱、范围小范围小热低压(印热低压(印度低压、北度低压、北美低压)美低压)低压强、范低压强、范围大围大高压(太平高压(太平洋副高、大洋副高、大西洋副高)西洋副高)高压强、范高压强、范围大围大赤赤道道带带赤道低压带呈带状分布,中赤道低压带呈带状分布,中心移到南半球心移到南半球赤道低压带中心移到北半球赤道低压带中心移到北半球南南半半球球赤赤道道带带赤道低压带中心移到北半球赤道低压带中心移到北半球赤道低压带呈带状分布,赤道低压带呈带状分布,中心移到南半球中心移到南半球副副热热带带低压低压减弱减弱高压(南太平洋副高压(南太平洋副高、南大西洋副高高、南大西洋副高和印度洋副高)和印度洋副高)高压强高压强低压(非洲低压(非洲低压、南美低压、南美低压、澳洲低压、澳洲低压)低压)低压强、范低压强、范围较大围较大高压(南太高压(南太平洋副高、平洋副高、南大西洋副南大西洋副高和印度洋高和印度洋副高)副高)比冬季弱比冬季弱温温带带西风带西风带西风带西风带冬季冬季夏季夏季陆地(冷陆地(冷源)源)海洋(热海洋(热源)源)陆地(热陆地(热源)源)海洋(冷海洋(冷源)源)(三)湿度1、水汽压:湿空气中由水汽引起的压强称为水汽压,以e表示2、饱和水汽压:当温度一定时,若从纯水的水平面逸入空气的水分与从空气中进入水面的水分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水汽所造成的压强称为饱和水汽压,以E表示3、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称为相对湿度4、露点:湿空气等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就是露点(四)风地转风形成示意图低压中的梯度风高压中的梯度风摩擦力对风的影响南北半球高低压区的风摩擦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四、平均大气环流的铅直结构凡是大范围的、半球的或全球对流层、平流层或整层大气长期的平均运动状态,或某一时段的变化过程,都可以称为大气环流(一)单圈环流(二)三圈环流在北半球,沿经圈有三个闭合环流圈热带极地中高纬地区直接环流圈间接环流圈直接环流圈极地环流费雷尔环流哈得莱环流东风带西风带东风带五、季风大范围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主要由海陆分布温度对比的季节性变化和地球上行星风系的季节性南北移动所致季风的特点:1、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有很大不同,甚至接近相反方向2、两种季节各有不同的源地,其气团性质有着本质差异3、能够给天气现象造成明显的各种季节全球有三个季风区印度季风区东亚季风区西非季风区影响因素海陆影响行星环流影响青藏高原大地形影响南北半球气流间的相互作用第二节:海洋上的天气系统第二节:海洋上的天气系统一、锋面冷锋冷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锋冷空气云雨现象是锋面天气的主要特征暖空气冷空气滞留锋暖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锋暖锋锢囚锋二、温带气旋气旋气旋低北半球低压中心——逆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流入南半球低压中心——顺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流入低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