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郭树敏课题组长:林燕评课题成员:蔡文曲陈境祥陈志友刘雅雪(记录员)张俊明柯其彬(信息员)吴鸿腾曾建家活动过程记录资料查找实地拍摄问卷调查原始照明古代照明近代照明现代照明设计问卷进行问卷得出结论拍摄活动感想阶段报告总纲••原始灯火-----(太阳-火堆-松明-油脂点火-磨擦起火)•在原始社会里人们在白天靠着自然光源------太阳,而到晚上却什么也看不•清,他们经过一天天的努力,终于找到了一点人造光源供他们照亮。人造光•源有一段漫长的历史。自从人类发现火以后,穴居的原始人就用火把照亮。•原始人发明用火,是经历了艰苦缓慢的实践和认识过程的。•我们的祖先起初是并不喜欢火的。那时候,火对人类总是板着一副凶狠的脸•孔:大火燃起,烈焰冲天,浓烟蔽日,所到之处,一片焦土。火的破坏性使•原始人望而生畏,遇到大火就惊恐万状,逃之夭夭。次又一次的实践,改变•着原始人对火的认识,他们慢慢地由怕火而变成爱火。当大火再一次袭来的•时候,他们不再一跑了之,而是果敢地小心翼翼地把一些还在燃烧的树枝拿•回来,并且不断地给它添加新的树枝——精心地“喂养”起来。于是,由几根树枝架•起的一堆篝火终于燃烧起来了。当人类第一次围在篝火旁度过一个欢乐的夜晚的时•候,该是一幅多么动人的场景啊!他们兴高采烈,欢呼庆贺,甚至惊喜若狂。啊,他•们终于用自己的劳动战胜了黑暗,赢得了光明!火堆,这是人类创造的第一盏•“灯”,这是人类掌握的第一种人工光源。•后来在北方人们把松木里的“精华”——松脂提取出来,用其他木棒蘸上一点,结•果制成了人造松明。人造松明发出的光并不比天然松明差,而且使用更方便。你•知道吗?我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一带盛产松木,当地居民把松明叫做•“明子”;在没有电力照明的边远地区,现在夜晚还往往点着“明子”照亮哩!•另一些人可能在更早以前就想到,可以用更简易的办法来取得亮光。那就是直接•利用动物的油脂来点火照明,这个想法很容易变成现实:在石制的浅碗里盛放一•些动物油脂,然后用火点着试试。结果怎么样?果然可以燃烧发光。就这样,人•类做成了世界上第一盏真正的灯。最早的灯极其简陋,光有一只盛油的石制灯碗,没有灯芯,点燃时冒着又浓又黑•的烟,带来的光亮却非常有限。尽管如此,它与火堆和松明相比,还是最有资格•称做灯的,因为它具备了灯的雏形。•不知又经历了多少万年的实践、探索,原始人终于发明了摩擦取火的方法。•我们的祖先终于能够不依赖自然界而自己来取火了。只有到这时,人类才算初步•获得了对热和火的真正支配权,才有可能利用它去发展和提高社会生产力,才有•条件去不断发明和改进照明工具,直到制造出形形色色的现代灯。同现代灿烂辉•煌、绚丽多彩的灯相比,古代那些火堆、松明、原始的油脂灯之类的照明工具,•就实在算不得什么了。但是不要忘记,路是人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现代先进的•灯,是由过去简陋的灯一点一点地演变而成的。在较好的灯问世以前,人类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昏黑的夜!back蜡烛起源与发展蜡烛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者蜡一类的东西涂在树皮或木片上,捆扎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出现的蜜蜡可能是今日所见蜡烛的雏形。在西方,有一段时期,寺院中都养蜂,用来自制蜜蜡,这主要是因为天主教认为蜜蜡是处女受胎的象征,所以便把蜜蜡视为纯洁之光,供奉在教堂的祭坛上。和现代蜡烛相比,古代蜡烛有许多不足之处。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何当共剪西窗烛”的诗句。诗人为什么要剪烛呢?当时蜡烛烛心是用棉线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由于无法烧尽而炭化,所以必须不时地用剪刀将残留的烛心末端剪掉。这无疑是一件麻烦的事,1820年,法国人强巴歇列发明了三根棉线编成的烛心,使烛心燃烧时自然松开,末端正好翘到火焰外侧,因而可以完全燃烧。但蜡烛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它的材料一般是有许多缺点的动物油脂,解决这一难题的是舍未蜡烛燃烧原理蜡烛中间的线叫烛芯,它起到吸上液态蜡油的作用.蜡烛刚生产出来时,烛芯上已经有了固体蜡油,你用火点蜡烛时,固体蜡油受热,先容化后汽化,然后蜡油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