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基础知识照明基础知识杭州千丽灯饰:章添福杭州千丽灯饰章添福照明发展历程照明发展历程1802年:英国科学家就揭示了白炽现象;1879年: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世界上第一只实用型白炽灯泡;1931年:成功研制高压汞灯;1936年:荧光灯问世,引入了荧光灯;1949年:白炽灯采用了柔白涂层技术;1958年:引入了卤钨灯;1962年:发明了高压钠灯;1974年:引入了节能型荧光灯;1975年:引入了冷光杯,之后引入了小功率金卤灯;1987年:引入了40W节能灯,之后引入高效节能灯;1994年:发明了无极荧光灯;目前:发光二极管(LED)杭州千丽灯饰章添福电灯的发明•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一发明是爱迪生一生中达到的登峰造极的成就。电灯的发明将人类带到了照明时代。杭州千丽灯饰章添福中国灯具发展史•电灯的引进电灯的引进•在中国,最早使用电灯的地区,是上海的租界。帝国主义在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工具和技术。清光绪八年(1882年),英国人李德立氏提出开办电气公司的申请,不久就得到当时公共租界工部局的批准。根据史料记载,电气公司成立后,第一批安装电灯的有:虹口招商码头4盏、理查客栈4盏、外滩公园5盏……共计15盏。7月26日下午7时,15盏电灯同时发光。第二天上海各大报刊都以显著位置报道电灯发光的消息,反映了电灯的出现在中国市民中引发的轰动。•然而,清代作为一个保守落后的末代王朝,电灯的引进经过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将发电设备和电灯作为贡品献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但由于受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未能使用。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前宫中均未使用电灯,仍以烛光照明。此后直到宣统元年九月,隆裕皇太后令在长春宫、建福宫、御花园各宫并长街等处安设电灯,这次全面的电灯安装工程至宣统三年底才大致完成。•1903年,天津成立了中外合资的电灯公司。1904年,北京也成立了京师华商电灯公司。以此为标志,电灯开始由宫内向宫外发展。与此同时,电灯也逐渐传入我国各大城市及少数中等城市。杭州千丽灯饰章添福中国灯具发展史•探索期探索期•以电为光源的灯具被称为现代灯具。现代灯具的三大构件为电光源、灯罩和管架。灯罩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光量的利用率、保护光源和视力,而且作为一种装饰品,创造着现代的审美情趣。•尽管在19世纪末期,西方的电灯开始传入中国,但是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灯具的发展一直非常缓慢。在电灯引入初期,这种新型的照明工具只是用于列强的租界及清朝宫廷里,而当时的灯泡全部是以昂贵的价格从国外购买。•1929年,民族资本家自立创办了第一家灯泡厂——上海华德灯泡厂,开辟了民族电光源工业的先河,成为中国现代照明史上的重要事件。这个时期的电光源工业,仅仅生产普通的白炽灯泡。即便是在中国电光源工业的发源地上海,20世纪20年代也无一家专业制造灯具的厂家。截至1949年,普通灯泡的生产企业共有8个,它们大多分布在上海、南京、沈阳、重庆等地。全行业职工2000多人,技术人员10多人。1949年全国灯泡年产量为1252万只,生产设备和主要零配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杭州千丽灯饰章添福中国灯具发展史•快速发展期快速发展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现代灯具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是中国现代灯具发展的初期。在这一段时间里,一大批新型现代化建筑的建设和装修向当时的灯具行业提出了挑战,并刺激着灯具业的发展。•1954年,上海建造“中苏友好大厦”,配套灯具由上海3家灯具厂承制。经过将近1年的努力,灯具企业制造出大型吊灯、壁灯、吸顶灯等各类灯具。这些灯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灯具工业已经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之后,在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大型建筑的灯具承制过程中,国产灯具继续得到发展,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至60年代初、中期,上海在全国首先形成一个独立、完整、协作配套的灯具行业。•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