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巧合法的妙用妙用诗文巧作文在作文中巧妙地运用古诗文,可以使文章的立意构思更为新颖,内容更为丰富多彩,语言更为华丽多姿,因此能够得到更高的分数。如何在作文中巧妙地运用古诗文呢。下面我们就从“运用古诗文的作用”“运用古诗文的形式”“运用古诗文的位置”“运用古诗文的误区”和“运用古诗文的训练”等五个方面分别阐述。一、运用古诗文的作用1.巧用古诗文可使抽象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可感易知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选自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2.可以增加作文的文化内涵2003年高考佳作《用旁观的眼神》用议论的笔调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写道:用旁观的眼神看事物,是理念的超越。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潇洒,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动”的坚强。用旁观的眼神,才能揣度出事物的美丑并不因为自己的情思而偏移,才能顿悟:自己的心态才是最准确的一面镜子。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中收获一份乐观,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中品读一缕情思,成为后人仰望的一种超凡的高度。抽刀断水,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消愁,是最动情的悲歌。感动于“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的玄妙,陶醉于第1页共7页“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飘愁,沉浸于“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哀怨,顿然领悟:用旁观的眼神,是与心进行深刻对话后偶得的一种风骨,一种锤炼后的迸发与升华13.可以深化主题,彰显文章主旨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甲卷《知行合一,提高语文素养》:社会生活实践是知识付诸行动的必由之路。西汉学者戴圣说“无征不信”,意思是说没有经过验证的说法都不能相信,这就说明了社会生活实践之于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更是强调实践在学习知识方面的重要性;陆游也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更是叮嘱我们学习必须亲自实践,唯有如此才能显出真知灼见。4.可以形成整句,增加文采2016年山东卷《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开篇即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许落红在期盼着春天的万物复苏;“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许流水在期盼着奔向大海的机会;“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也许桃花在期盼着故人的归来….5.可以使抒情的语言更有感染力“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的色彩,瑰丽,灿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的形象,清新,明丽;“浅深春色几枝含,翠影红香半欲酣”,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是美好的,馨香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还是自由灵动的……春天哟,春天,紫燕翻飞,柳丝吐芽的春天;万物兴盛,如花美眷的春天。走进春天,融进春天,你就会成为春天的一朵芽苞、一泓碧潭、一枝花叶、一只翩然欢翔的飞燕……二、运用古诗文的形式在作文中运用古诗文,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有不同的用法。第2页共7页比如有“全部引用”与“局部引用”,有“援引”和“嵌用”,有“直接引用”和“化用再现”,有“仿写”与“翻新”等等。下面就这些用法分别加以说明。全部引用,即援引,就是将某句诗文以直接引语的形式用在文章中。例如:《论语》中说:“子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告诉我们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局部引用,即嵌用,就是将某句诗文的一部分嵌入自己的句子中,引用。r只有引号,有时引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