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2、让学生经历从猜测、列表到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学会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亲历猜测、列表、假设等解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难点:建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简单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猜硬币师:同学们,我们玩个游戏,老师手中有4元钱,分别是5角和1元的硬币,一共6枚,你知道老师手中5角和1元的硬币各有几枚吗?对不对呢?哪位同学来验证一下?师:如果老师手中有100枚这样的硬币,总价值是80元,你还能很快得出各多少枚吗?相信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会解决此类问题。二、新课引入1、师: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一道与鸡和兔子有关的数学趣题。请看大屏(课件演示)(“雉”读作zhì,同“鸡”)第1页共5页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指名同学读题。你知道这道题的意思吗?师: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意思是把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三、探究展开师:这道题的数据比较复杂,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课件出示例1)1、共同探讨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学生回答同时板书:“鸡”“兔”“总头数”“总腿数”⑵能想出办法解决吗?同桌之间交流交流。2、汇报方法(学情预设可能出现的方法)⑴列表法:师:你用的什么方法?(指名口答)师:象这样来推测的话是不是有这么多种可能啊?课件出示师:怎样才能知道究竟哪种可能是正确的呢?(算一算)怎样算呢?师:对于这种方法,老师是这么理解的,这位同学其实是一开始把所有的动物都假设成是鸡,然后根据腿数的差异不断调整,是这样吗?师:谁和他的方法一样?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师:还有没有特别的想法,让我们找的更快一些呢?师:当4只鸡4只兔不对时,你为什么算3只鸡5只兔而不算5只鸡3只兔呢?师:你说的真好,也就是每把一只鸡换成一只兔的时候,腿的总数就会多2条。这位同学的方法就明显快多了。大家还有别的想法吗?(跳着算)你告诉大家怎样跳着算呢?师:大家说这个想法可以吗?既然这样,当表中数据比较多的时候,我们还可以5个5个的隔着算或更多的隔着算。师:我们把以上大家所用的方法叫列表法(板书)。想一想:如果有许多许多的鸡和兔在一起,我们再用列表法算兔和鸡的只数还合适吗?师:还有用其它不同方法的吗?⑵图示法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正确答案的?学生介绍画图方法。(学生说,教师配合课件演示)①先画8个圆形表示8个头。②再在每个圆形上画两条线表示每只有两条腿(假设都是鸡)。③还缺10条腿,因为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2条腿,所以接着在其中的5个圆上再添两条腿,5只鸡就变成了5只兔子。第2页共5页师:运用画图来找到正确答案,很有创意的方法。在每个圆上先画出两条腿,也就是假设成笼子里全部都是什么?谁能把这个解决过程列出算式?(板书“列式”,进入假设法)⑶假设法:指名学生汇报,教师配合课件演示。师:你看明白这位同学的算式了吗?谁能再说一说每一步的含义呢?师:4-2=2表示什么?师:先求出来的是谁的只数?师:刚才,我们假设笼子里全是鸡,还可以假设笼子里都是什么?谁能具体说一说。师:这样假设先求出来的是谁的只数呢?师: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假设法”。用这样的计算方法,数据再大我们也不怕了。⑷方程法:师:你是设谁为未知数的?师:正确列出方程的关键是什么你知道吗?师:谁看懂了这位同学所列的方程?谁来帮忙解说一下。师:你会整理解决这个方程吗?师:谁能解答?3、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它们都蕴含了同一种思考方法——假设。(板书)第3页共5页4、解决问题师:现在你能用“假设”的思想来列式解决这道古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师:他算得对不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