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FoodNutriology第九章不同人群的营养本章内容1423孕妇营养乳母营养婴幼儿营养老年营养一、孕妇营养1.孕期营养生理特点1.1.内分泌及代谢的改变1.2.消化系统功能的改变1.3肾功能的改变1.4血液容积及血液成份的改变1.5体重改变1.1内分泌及代谢的改变胎盘催乳素:分泌增加速率与胎盘增大的速率相平行。可刺激脂肪分解、拮抗胰岛素并可能在维持营养物质由母体向胎儿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垂体分泌的催乳素一起,促进乳腺生长,以备哺乳之需。一、孕妇营养孕激素:可刺激母亲呼吸、舒展平滑肌(特别是子宫和消化道平滑肌)、并对胎盘可能起一种免疫抑制剂的作用;促进乳腺小叶的发育,并抑制乳腺在孕期分泌。甲状腺素T3、T4:水平也有升高,并因此引起孕妇的轻微甲状腺肿的生理状态。皮质醇:拮抗胰岛素并刺激由氨基酸合成葡萄糖。一、孕妇营养孕妇内分泌改变的结果合成代谢增加,基础代谢率升高。对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利用也有改变。蛋白质代谢呈正氮平衡,以贮备较多的蛋白质,作为子宫、胎儿、乳腺发育所需。脂肪的吸收增加,且体内有较多的脂肪积存,以利于泌乳和分娩过程的能量消耗。由于妊娠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如胰腺功能不全,可导致妊娠性糖尿病。一、孕妇营养1.2消化系统功能的改变胃肠胀气及便秘:孕期激素变化引起平滑肌松弛,胃肠蠕动减慢,胃排空时间延长,加之胃酸及消化液分泌减少,影响了食物消化。妊娠反应:妊娠早期约有一半以上的孕妇有恶心、呕吐等。增加了某些营养素的吸收:因为食物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加长而增加了钙、铁、维生素B12、叶酸等的吸收。一、孕妇营养1.3肾功能的改变为了有利于清除胎儿和母亲自身的代谢废物,母体肾功能发生显著变化。肾小球滤过能力增强,蛋白质代谢产物尿酸、尿素、肌酐排出量增多。由于肾小球滤过量超过了肾曲管的再吸收能力,故有时出现孕期糖尿,尿中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的排出量也明显增加。一、孕妇营养1.4血液容积及血液成份的改变生理性贫血:孕妇血浆容积随妊娠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由于血容量增加的幅度较红细胞增加的幅度大,致使血液相对稀释,血中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可出现生理性贫血。我国孕妇膳食铁的供给量较低,吸收差,更易引起妊娠贫血。血液成分改变:红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升高;血浆总蛋白下降;一、孕妇营养1.5体重的变化孕期一般增加体重10~12.5kg。增长一是胎儿、胎盘和羊水;二是母体组织。孕期体重的增长过多或过少均不利。孕前的身高和体重是影响其适宜增重量的重要因素。孕前消瘦者孕期体重增长值应高于正常体重的妇女,一、孕妇营养2.1能量比平时大:额外负担胎儿的生长发育、胎盘和母体组织的增长所需的能量。孕妇于妊娠4个月起热能的推荐摄入量(RNI)为在非孕基础上增加836.8kJ(200kcal)/d。一、孕妇营养2.孕期的营养需要2.2蛋白质妊娠期间需要额外增加约925g蛋白质,供母体形成新组织和胎儿成长时的需要。孕期蛋白质推荐摄入量(RNI)的增加值在孕早、中、晚期分别为每天5、15及20g。一、孕妇营养2.3矿物质钙:一个成熟的胎儿体内约积累30g钙。妊娠期间钙的适宜摄入量(AI)为孕早期800mg/d,孕中期1000mg/d,孕晚期1200mg/d。我国妇女孕期膳食钙的实际摄入量偏低,一般为500~800mg/d。妊娠时钙的摄入量不足,对胎儿的体格发育无明显不良影响,母亲易患骨质软化症。一、孕妇营养铁:为维持母体铁贮存及预防铁缺乏的发生,妊娠期铁的摄入量应适当增加,适宜的摄入量(AI)为孕早期15mg/d,孕中期25mg/d,孕后期35mg/d。铁不足会导致胎儿智力受损。我国膳食中铁的来源多数为植物性食物所含的非血红素铁,估计膳食铁的吸收率不足10%,应适当补充铁制剂或铁强化食品。一、孕妇营养锌:母体锌摄入量充足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和预防先天畸形。锌的推荐摄入量(RNI)在孕早期为11.5mg/d,孕中、晚期为16.5mg/d。有专家建议对素食人群、大量吸烟者、滥用药物及多次妊娠者,应额外补充锌15mg/d。由于治疗量的铁(>30mg/d)可能干扰锌的吸收,故建议妊娠期间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孕妇每日补充锌15mg/d。一、孕妇营养碘...